緬甸軍方奪權後民眾示威不息,有分析認為,東南亞國家聯盟如可找到新的模式與緬甸軍方展開對話,或有助促成停止血腥鎮壓,但能否打破僵局仍然是未知數。
旅泰資深傳媒人Johanna Son指出,東盟的優勢是部份成員國與緬甸軍方保持長久關係,也跟緬甸建立了經濟聯繫,成員國或許可以借助這些關係來解決危機。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的學者沙扎爾(Moe Thuzar)建議東盟可以透過國家「協商機制」或使用「東盟秘書長之友」的方式,向聯合國提供建議。亦有學者認為可以派出特使斡旋,不僅可以與軍方對話,也可以創造空間與民選領袖對話。非正式會議、不作文件記錄,有助談判雙方討論敏感的話題,東盟也可以考慮透過智囊組織去斡旋。
但Johanna Son指現時環境跟十年前不同,東盟低調外交受網絡輿論衝擊,印尼早前據報嘗試斡旋時,要求緬甸保證一年內舉行新選舉,就在緬甸網民大力反對下無功而還。朱拉隆功大學東盟研究中心學者斯里桑南(Piti Srisangnam)認同泰國的「安靜外交」策略,「在這種微妙的情況下,你不能在鏡頭前說出一切,你需要進行後門外交。」
泰國「伊洛瓦底」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