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改制,政權話唔係倒退,而係完善,都係民主選舉,不過係升級成為「具有香港特色」嘅民主選舉。
大家都知,逢親講話係「具有乜乜特色」,即係「扮」咁解。有趣嘅係,點解要扮?與其咁委屈去扮,點解唔直接話係坐館話事?
反正,議會制度呢啲嘢,本身就係外國勢力傳入嚟。未有晚清開始嘅百年國恥之前,本來都冇民選議會㗎喇。既然話中國人反殖反帝站起來,點解唔索性否定晒呢啲外來嘢?唔通中共都承認西方文明真係先進啲,自己唔係都要扮到係?
英帝國同清帝國碰撞,有兩種睇法。有人話,係兩個好唔同文明碰撞,最後發生戰爭,兩個文明無分高低,只係唔同。根據呢個講法,中国打輸,俾英國欺負,開始百年国恥,国恥就係打輸仗,被迫簽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
另一個睇法係,英清兩個係唔同步伐嘅文明,有先進落後之分。對內,英國人早喺六百年前,通過咗《大憲章》約束王權,國王冇權剝奪任何國民嘅自由同財產。相反。清帝國呢邊,技術上所謂嘅漢人係降虜,停留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對外,英國所屬嘅歐洲,已經發展接近現代國家嘅多國體系。而清帝國就以繼續天朝自居,自視為世界嘅中心。兩個完全唔同時間軸嘅文明,本來一直相隔好遠,忽然經海路相通,發生碰撞。
根據呢個思路,無論中国定係日本,閉關鎖國管治模式,始終要被淘汰,終有一日,要踏出艱難嘅第一步,去由帝制轉型為融入世界多國體系嘅現代化之路。呢一步,就係自由貿易之門嘅《南京條約》。而鴉片戰爭,係令大清好唔情願都要踏出呢步嘅催化劑。
同樣都係鴉片戰爭、《南京條約》,但係兩個包裝,走出嚟嘅含意,南轅北轍。兩個之中,得一個係有助讀者,得到健全嘅認知。另一個,係會損害認知,唔讀好過讀。
中共想大家用邊個版本?好明顯,因為重要到直頭寫埋落個憲法度。中国憲法序言嘅第二句講明:「一八四○年以後,封建的中國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而共產黨嘅權威,就係嚟自佢為人民「雪恥」嘅功勞。
其實,由英治時代帶落嚟嘅中史教科書,已經係非常大中華視角,身邊唔少朋友,本來就花唔少心力,去嘗試undo呢啲概念。試過嘅人就明白,undo一啲都唔容易,有太多諗法已經被inception咗入腦,你淨係知有好多膠嘢,但係好難分邊啲要洗邊啲唔洗。
而家中共呢個版本都睇唔過眼,要再国恥啲,再愛国啲,再背誦標準答案多啲。總之洗腦嘅嘢,有殺錯冇放過,小粉紅永遠唔會嫌多,最好大個咗就變撐科興嘅收成期。咁嘅時勢,反洗腦更加逼切。
一個粗暴但簡單嘅方法,係但凡你覺得佢越想你信嘅,就越假設係膠,佢話《南京條約》好衰,你就諗條約其實係好事。佢話鴉片戰爭係国恥,你就諗戰爭其實係契機。佢話香港開埠係百年国恥嘅象徵,你就諗開埠係漆黑中擦出一點光。用呢個方法,基本上都會啱返七八成,當然唔係好細緻,但係時間有限底下,不失為一個有用嘅捷徑。
撰文:宋漢生
fb : sunghs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