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移民後的老人

有個台灣家●移民後的老人

「我身體又唔好,都唔知仲有冇機會見到啲孫同你哋……」看到這樣離別的一幕,我也忍不住了。

朋友傳來的YouTube影片,講述一對夫妻要帶着兩個年幼的女兒移民新西蘭,臨行前不久爺爺突然離世,剩下嫲嫲一個人,嫲嫲最終還是不想離開熟悉的香港,所以沒有跟隨兒子一家同行移民,影片中記錄他們一家人臨行前的最後晚餐,看到老人家望着兒孫萬般不捨得的眼神,這一餐晚餐充滿無奈和眼淚。然後影片還記錄了嫲嫲在機場送機的一刻,兒子半蹲半跪在媽媽面前,低着頭說對不起媽媽,然後媽媽也哭着說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相見。

這一幕看在心裏,看得眼淚也爆發出來了。影片的最後鏡頭,拍着嫲嫲一個人一拐一拐獨自離去的背影。心裏不禁嘆息,嫲嫲為甚麼寧願一個人留在香港,也不要跟着兒孫移民呢?

活大半生 不願離開舒適圈

一個在熟悉的地方活了大半輩子、只聽得懂和說廣東話、不會英文和國語也不會開車的老人家,面對大半輩子的家人和朋友,熟悉的居住環境,也覺得就算香港變成怎樣,對他們已經沒甚影響,這樣的一個舒適圈對老人家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時移世易,很多年輕家庭現在考慮移民,都決定得非常匆忙。四年前我們離開香港移民的時候,也都經歷着這樣的離別和不捨,但背後還是滿滿的祝福,心態比較像是去一個長旅行。

那時候的香港,還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家的感覺,我們只知道要去努力開闢一個新的家,但沒有放棄舊家的打算,當時我們也知道大家會彼此來往香港和台灣互相探望,一個多小時的機程,沒有真正把我們和香港的家人分開十萬八千里。

現在再看到香港人選擇在這個時候移民的一幕,彷彿像是為勢所逼,逼不得已,心裏想着:「這刻走了,不知道甚麼時候才會回來?」走的和留下來的,都萬般不捨和痛苦。

在香港的好朋友一家,現在也在移民的抉擇上掙扎,這刻已經不再是掙扎移民的目的地,而是為了不想一同離開的老人家困擾。已經不年輕的爸媽,要讓他們留在香港生活,自己帶着孩子移民,是無奈、是內疚、是掙扎,也更怕自己後悔。後悔萬一離開了父母,父母在香港有甚麼狀況,自己又不在身邊,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痛苦,很可怕,要子女為着下一代和父母間的將來作選擇,更可怕。

無法勉強 小住體驗再團聚

作為過來人,我們深深明白,在移民前的一刻,很難把老人家拉走,如果老人家真的不想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我們當下也無法勉強。選擇移民的人還要綢繆和適應新生活,很多連去旅行也選擇跟團的香港人,習慣了在新地方都有人替自己打點一切,起居飲食不用煩惱,連自由行旅遊的經驗也沒有,就說要一家人去移民了,這背後是何等大的勇氣和適應?

所以如果老人家真的不想一起離開,我們也可以先到新地方稍稍適應一下,再邀請老人家過來小住體驗生活,對比兩地的生活環境、居住條件、文化、醫療等因素,再慢慢說服老人家一起團聚適應生活。當然可能老人家根本不在乎新地方有多好,他們只是不想改變,只是天注定大家都站在這個無奈的轉折點上,不論年紀,被迫或自願也好,都要作出前路的選擇和取捨。

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土生土長香港人,三個小男生的媽媽, 2017年舉家移民台灣, 重新出發,在台灣經營着四家餐廳。 著有《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和《移民台灣大作戰》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