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近日爆出兩宗涉執政自由黨官員的性侵醜聞,但政府被指冷處理,昨日觸發「為公義遊行」(March 4 Justice)示威活動,全國各地都有民眾響應,主辦者估計全國逾10萬婦女參加。事主之一希金斯(Brittany Higgins)在國會外的集會上哭訴「制度已崩壞」,促正視職場歧視女性的文化。
示威在全國逾40個大小城鎮爆發,以首都坎培拉國會外的規模較大,數以萬計示威身穿象徵力量和悲痛的黑色衣服,高舉「為女性爭取公義」和「停止暴力」等標語,叫喊「我們不會被噤聲」。集會在希金斯發言時達高潮,她表示澳洲有五分一女性曾遭強姦或非禮,少數族裔的受害者數目還更高,形容「社會可怕地接受女性承受的性暴力」,批評國家制度有明顯缺陷。
在場人士亦藉集會宣洩不滿,如從墨爾本遠道而來的賈米森坦言自己怒不可遏,希望成為這場運動的核心,稱已厭倦了女性不獲信任,認為需要立即有改變。卡頓則帶同四名兒女出席,表示她教育孩子要不計性別地善待和尊重他人,但這些基本原則似乎不能應用在政府身上。有家庭更祖孫三代齊上街。
除了坎培拉,墨爾本估計有1萬人參與示威,悉尼、布里斯班和珀斯等地也有類似活動,海岸城鎮托基有人以人鏈組成justice一字。曾勇於道出被性侵經過的今年「傑出澳洲人」獎得主塔姆(Grace Tame)則在霍巴特向民眾發言,稱「魔鬼在沉默中壯大」,呼籲更多受害人說出自己的故事。
雖然澳洲社會近日反性別歧視情緒高漲,但高級官員都沒有現身示威現場,總理莫里森也仍顯得不願積極處理。他在示威前曾邀請受害者和示威召集人閉門會談,嘗試低調地解決事件,惟被指對受害者欠尊重;昨日又表示「離這裏不遠,這種示威正被子彈鎮壓」,圖粉飾政府捲入的醜聞,惹來在野黨議員譴責。
掀起示威浪潮的其中一宗性侵指控,與律政部長波特(Christian Porter)有關。早前一封給予多名國會議員的匿名信件指,一名「內閣部長」在1988年求學時強姦了一名16歲女子,該女子去年為此報案,但數個月後稱不再追究,並自殺身亡。波特後來承認是信中提及的部長,但否認指控和堅拒辭職,並獲莫里森力挺。另一事件的主角是希金斯。她聲稱前年擔任政府政治顧問期間,遭一名國防部高級人員在國會大樓內強姦。防長雷諾茲(Linda Reynolds)其後因指希金斯是「大話精」而受千夫所指,要公開道歉,但拒絕下台。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