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抹殺普選 投票率料大跌 馬嶽:議會無法再代表民意

北京抹殺普選 投票率料大跌 
馬嶽:議會無法再代表民意

【本報訊】香港政壇有句老掉牙的話:「有一件事發生了……今天是民主最黑暗的一天。」面對選委會翻生、直選議席減、民主大倒退,對研究香港選舉及政制發展近30年的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而言會是民主最黑暗的一天嗎?馬嶽笑道:「又咁講?我諗未必係,(因為)可以更加黑暗。」笑中可能有看不見的眼淚。北京徹底閹割香港選舉制度下,他指普選已經不在中央對港政策議程,短期內難見香港重回民主化道路,預料市民對選舉興趣大減,議會無法再代表民意。

記者:陳嘉裕

全國人大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決定前,馬嶽接受本報訪問談香港政制。他解釋,香港過去的政制屬「自由專制」,仍然有可以透過選舉表達民意的機制;惟北京今次改革後,料選舉無法再代表民意,取而代之的是大批無民意授權的建制派進入議會,政府不會因為畏懼議會和民間聲音調整政策,管治不會變好,政府對民意的敏感度將會進一步下降。立法會沒有制衡力量下,建制派也會因為沒有選舉對手忽視民間訴求,不同政見的民間團體都會面對挑戰。

■馬嶽指短期內難見香港重回民主化道路。黎樹雄攝

「投白票效果僅一次半次」

香港人以往相信可以通過選舉實踐民主,但在中央就愛國者治港表態後,馬嶽直言,過去十多年邁向普選、循序漸進的論述「完全冇晒」,過去一、兩次政改,政府主張擴大選舉委員會代表性的說法也沒有再提,有關改革更將當年人大8.31決定一個經提委會提名後由市民一人一票普選特首的方案都完全推翻,「連唔民主嘅普選方案都冇埋」,相信邁向普選已經不在中央對港議程。他指基於中央對港政策根本性的改變,短期內難見香港可以重回民主化道路。

當選舉不再代表人民,有人建議下次立法會選舉投白票或廢票,但馬嶽引用外國例子,指大批白票只能有「一次半次」、「one-off」的宣傳效果,「屆屆都杯葛,只係第一屆會有震撼嘅效果,第二屆就冇,之後都係要面對一個相當比例嘅民意、無法喺個選舉制度上反映得到」。他預期改革後市民對選舉興趣大減,民主派支持者會因為支持的候選人都入獄或被DQ,對選舉結果及議會減少關注,選舉認受性會因投票率減少降低。

民主派議會之路接近殆盡,追求民主的人料持續受打壓,馬嶽直言難有解決的靈丹妙藥,只能每個人各自在崗位「盡力令香港唔好咁快變壞」。

■全國人大閹割香港選舉,市民排長龍投票的場景日後恐難再現。設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