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多名市民接種疫苗後不適甚至死亡,林鄭政府不但未有煞停接種計劃,反以「打針慢」為由擬擴大優先接種組別,降低打針年齡「谷數」。有醫生認為市民對疫苗副作用存疑,斥政府未解決信心問題便擴大接種;認為無助大幅增加接種人數。
疫苗開打逾半月,至今僅約19萬名市民接種第一劑疫苗,佔16歲或以上香港居民人口不足3%,亦僅佔優先群組覆蓋370萬人的5%。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引述學者稱,以此速度香港要到2023年才能全民接種疫苗,暗指「打針慢」,難向北京交代,要再擴大接種群組。
林鄭一聲令下,負責統籌的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昨稱「聽到很多聲音,有些朋友很想接種,但他們未納入優先組別」,指將會擴大優先接種組別。他表示留意到現時12個優先組別人士因為屬不同行業,要先取得工作證明才可打針,安排較麻煩。當局擬簡化行政安排,大部份納入接種範圍的市民不再需要工作證明;亦會降低優先接種年齡,詳情日內公佈。
食衞局長陳肇始亦預告,因應不同年齡及組別非常期望接種疫苗,正研究開放更多合資格接種組群,滿足需要率先打針的巿民訴求。網媒香港01引述消息指,當局擬將60歲的界線下調最低至50歲,但亦可能先降至55歲,視乎疫苗供應、市民預約反應及接種中心承受量。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指,目前12個優先群組覆蓋370萬人,但至今僅19萬人打針,認為擴大接種群組作用不大,「新納入嗰啲群組,對個人保護而言冇咁急切。佢哋後生啲、工作上又冇需要。」市民對打針反映冷淡,梁指「最基本問題就係信心問題」,批評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交代死亡或嚴重個案時,未能令人信服,「每次講幾個case,話冇直接關係,又唔可以排除間接關係,公眾唔係真係想聽呢啲!」他籲政府審視土耳其、智利、巴西等國家長者接種科興疫苗後的臨床數據,向公眾解說。
聶德權重申,注射疫苗後的嚴重或死亡個案會通報衞署,做法透明。他指疫苗供應充足,明起有多12間社區接種中心運作,接種量會增加。陳肇始指隨着接種數字上升,異常個案或增,強調衞生署有機制監測。她說衞生署已編定科與和復必泰兩款疫苗的接種須知,並設立網上系統接收醫護及藥劑業界呈報的異常事件,亦會夥拍港大就接種後可能出現的異常事件,主動向公私營醫療機構收集數據作因果關係評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