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早前下「聖旨」要求解決本港房屋問題後,廉政公署近日拘捕一批鄉事派人物,懷疑於丁屋發展項目涉貪污及詐騙,隨即惹起政圈猜測兩者是否有關。有政界中人指,雖然不少鄉事派認為只是時間巧合、全屬捕風捉影,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有不少迹象顯示,日後鄉議局及鄉事派的影響力,或許在北京新選舉制度下受影響。
該政界中人指,最先引起政圈猜測的,就是全國人大公佈的政改方案中,選舉委員會原政界界別,只保了立法會議員,沒有了「區議員代表」及「鄉議局代表」,改稱「地區組織代表」。眾所周知「區議員代表」肯定會被剔除,「如果咁解讀,係咪代表鄉議局代表都會被剔除?」即使鄉議局仍可以有代表,但日後可能只當他們是「地區組織」其中一員,「即係要同街坊會、同鄉會一齊爭,選到就有、選唔到就冇,同以前畫定位畀鄉議局唔同」。
另一政界人士指,要解決本港房屋問題,港府固然力推「明日大嶼」,但那只是遠水,救不了短期內向北京「交功課」的近火。要短期內有地起樓,一是向地產商手上農地打主意,另一就是向新界棕地埋手,收回作建屋之用,但這些棕地背後涉及大量原居民利益,政府多年來均難動其分毫,反而不斷擴大,「政府一直話問題複雜,好難搞,其實就係搞唔掂班鄉事」,他又說, 2019年官方《人民日報》曾有評論指要解決本港房屋問題,港府就要敢於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私人土地作住屋發展,當時主要針對地產商,「𠵱家咁睇,除咗地產商,鄉事都走唔甩,特別係日後鄉議局及鄉事派係選委會力量削弱,要收棕地嘅阻力會比收地產商嘅地阻力更細」。
季陶
周一及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