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問對信用卡着數不太敏感,直至睇到facebook推送渣打Smartcard廣告,見到「一句點醒:一炮過畀嘅,係有錢人;分期畀嘅,係聰明人。」真係即刻醒神晒。
信用卡賣點是「任何500港元或以上信用卡零售簽賬分三個月0息分期攤還,不限簽賬次數」。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銀行唔收利息,咪收手續費囉。等如去酒樓食飯免加一,咪收茶芥咁囉。雖然廣告有誤導,但去到渣打信用卡網頁都無呃人嘅,清楚寫明分期攤還簽賬是要收手續費。
再睇真啲,含糊的地方仍然很多。例如收取手續費的例子是以每月0.15厘計算,而這個「特低個人化每月手續費0.15%須視乎客戶有關賬戶之狀況而定」(直接引述),即係未必個個有。借錢識睇就是睇實際年利率,而不是月息,渣打網頁都有在附註列出0.15厘月息(即是手續費)的實際年利率(不計回贈),分是是6個月3.31厘、12個月3.46厘、18個月3.51厘及24個月3.53厘。
戚風生再用證監會旗下「投資及理財教育委員會」及其他銀行提供的實際年利率計算機,計算0.15厘月息的實際年利率,結果是6個月3.12厘、12個月3.36厘、18個月3.44厘及24個月3.47厘,全部都低過渣打列出的數字。這代表渣打似乎有「手續費」以外的隱藏收費,但搵勻全個網頁,都未列出是甚麼。戚風生略懂財經都睇到一頭霧水,假如我對財經零知識,又如何消化這些廣告?
戚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