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派錢效應 納指4月勢反彈

【投資導航】派錢效應 納指4月勢反彈

道指創新高,納指卻展開調整浪,個別當炒股份更股災級下跌,「契媽」基金經理Cathie Wood亦被唾棄,旗下ARK創新ETF跌逾33%。不過,美股首季為傳統淡季,在宏觀因素逐漸向好及紓困方案通過下,科技股4月有望反彈。

根據統計,2000年至今,4月是全年股價升幅最強的一個月,平均而言,道指上升2.3%,納指上升1.97%。雖然納指的升幅不及10月及11月,但接近2%仍屬全年高水平。

4月亦曾經出現過股災,特別是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納指單月跌16%。不過,拉勻廿年平均一樣有升幅,達1.97%,主因投資者憧憬第二季業績而願意在4月入市。此外,今次納指15日內下跌10%,是歷來第8快速的調整,統計顯示每次快速調整一成後,隨後3至12個月多數能反彈得更高,12個月的平均升幅為29.2%。

今次科技股大跌,市場將矛頭直指債息上升。事實上,債息由去年7月反覆上升,股價亦同步上升。即使假設債息急升會導致股價下跌,過去往績亦顯示下跌的時間有限。2010年3月量寬QE1結束,隨後債息急升,美股於5月及6月急跌兩個月,幅度約14%。

2013年6月債息由2.14厘上升至2.73厘, 但全年美股幾乎由頭升到尾,因為2012年9月聯儲局推出無限QE。反觀今年,71%標普500成份股第四季業績勝預期,全球經濟開始隨疫苗重啟,要令股市再跌,需要比債息升更大的藉口。

14.8萬億紓困方案通過

拜登的1.9萬億美元(14.8萬億港元)紓困方案,在上周經眾議院投票通過後,已交由美國總統簽署生效,預計當中每人1,400美元的現金資助最快於本周派發,德銀早前分析指,將有1,700億美元流入美股。

翻查紀錄,過去兩次派錢亦觸發股市急升,第一次在2020年4月,當時通過每人派1,200美元,美股見底反彈;去年12月再派一次,單身派600美元,已婚派1,200美元,美股由12月一直升至2月中。調查指,越年輕的投資者,將資助金投入股市比率越高,其中25歲至34歲人將會投入50%資金於股市,年輕投資者傾向買入科技股,甚至Reddit推介的YOLO股,或許再次造成升幅傾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