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理論比拼 - 左丁山

經濟理論比拼 - 左丁山

3月8日本欄寫恒指看淡,當日恒指曾急跌676點,收市跌幅收窄,全日收28,340點,跌557點或1.9%,成交2,767億元。是日下午,在街上見到中環朋友,他開玩笑說:「股市大跌,鬧你唔好意思。」左丁山與天真許何來那麼大影響力,事有湊巧而已,畢竟科技股升得太多太高,遇上美國債息上揚,極高P/E需重新估值,亦大勢所趨也。

3月9日股市上午曾再跌214點,後因內地A股急挫,傳有國家隊入市,於是恒指回升,但歷來內地有所謂兩會概念、A股維穩,國家隊入市等消息,都是「安慰水」,飲了也沒有用,否則滬綜指不會至今還是望着歷史高位6,000點興嘆,欲爬上第二高位4,500點也無力了,政府干預股市,只能順勢而行,逆市托股行動,根本是危害股民。

美國自拜登上台後,股市在高位震盪,納斯特克指數跌了不少,杜瓊斯指數代表傳統舊經濟股,反而穩健。有說美國十年國債利率上升,恐是通貨膨脹先兆,若有通脹和加息,科技股必須重新估值。實際上,美國聯儲局和財政部都堅持不會加息,沒有通脹威脅,但華爾街硬是不信,其中原因可疑,不排除是共和黨為了反對拜登的破天荒1萬9千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而製造加息傳聞。

拜登和民主黨的刺激方案着重向工人和窮人派錢,中上階級和富翁所得益比較,這是由下至上(bottom-up)的救市方法,其立論基於貧富懸殊,窮人失業率最高,收入銳減,得政府援濟,可望增加窮人消費力,帶動零售。2017年的特朗普刺激經濟方案是top-down(由上而下),實行大減稅,大公司於是稅後利潤急升,用於回購股票,刺激股價,富豪少交了稅,便多買股票,愈來愈有錢,疫情一來,富翁全無影響,窮人工人立即失業,苦不堪言。今年的時勢是適合民主黨的傳統政策的,但1萬9千億元之中的大部份流入年薪12萬美元以下的基層,窮人用來買麵包,不買股票,估計只有1500億美元流入股市,華爾街那來刺激?這也是一場經濟理論的比賽,假如一至兩年後,拜登的政策果然生效,美國經濟有良好增長,而且貧富差距縮窄,那麼共和黨一向崇尚的減稅政策以後便難贏選票,反之亦然。從股票投資的角度來說,今時投資美股,不要期望Telsa式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