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專科●練到甩骹唔怕人笑 御宅戰鬥舞 最熱血應援

發燒專科●練到甩骹唔怕人笑 
御宅戰鬥舞 最熱血應援

台北「戰鬥哥」10年前留下傳說的應援「打call舞」影片成為宅界神話,最近台灣一眾舞者集合起來,為紀念戰鬥哥10年,拍攝了一段影片,感動無數網民。其實嚴格來說戰鬥哥的舞蹈不是打call,是「Wota藝」,香港也有「Wota藝」團隊Laevatain,這次就由他們帶大家了解這種熱血舞技。

名為「20110218台北世貿電玩展之Mega戰鬥哥」的影片,在YouTube已有超過470萬觀看次數。2011年女僕偶像團隊在台上跳舞表演,台下身穿灰衣的戰鬥哥,仰天高呼「fire」後隨歌忘我狂舞。網民為他起了「戰鬥哥」的稱號,將他舞蹈動作叫「戰鬥舞」或「打call舞」,但嚴格來說「打call」是伴隨歌詞和節奏叫喊,包括揮螢光棒、跳動等動作,其實不適用於稱呼戰鬥哥那套激烈誇張的動作。

隨着偶像文化發展,fans想到各種方式支持偶像,一種由御宅族表演的舞蹈或打氣動作(包括跳躍、揮動手臂和有節奏地喊口號)冒起,通常在演唱會、日本動漫等活動出現,他們的舞蹈統稱作「御宅藝」。當中有叫口號的「打call」,而戰鬥哥深入民心那種大幅度的舞蹈動作稱為「Wota藝」,讀作Wo-Ta-Ke,Wota藝的動詞是「打」不是「跳」,打Wota藝的人則稱為「打師」。

Wota藝分「地上藝」和「地下藝」兩個方向,地上藝主要用於表演,會手持螢光棒,動作有一定要求,通常會配上歌曲,拍片演出,也特別注重螢光棒揮舞時的光弧效果。香港「Wota藝」團隊Laevatain玩的就是地上藝,也有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載作品;地下藝則以應援為主,可以空手隨意揮動,像當年戰鬥哥,比較自由奔放。

Laevatain成員有三年多打「Wota藝」的經驗。

台灣一眾「打師」集合起來為紀念戰鬥哥10周年拍了一段「Wota藝」影片。

一般練習會用網購的打藝專用電光棒。

學「技」最重要 Romance=大回環揮臂

當年看影片,覺得戰鬥哥身邊的人也跳得很齊,動作和台上偶像跳的不同,自成一派,Laevatain團員夜月指,因為大家都懂相同的「技」。原來Wota藝有一套通用的動作,所有歌曲都可以用到的這些動作,稱之為「技」。戰鬥哥最為人熟悉的左右大回環揮臂再接抱抱,就是十分常見的技,名作「Romance」。決定好用甚麼技,打師各自跳都可以很齊整,「隨時播一首歌有32拍或64拍,我們就可以將認識的技打入去。」Laevatain團員稍經商量後,也即席示範,打出戰鬥哥名曲《Megu Megu☆Fire Endless Night》,雖然近年沒有再跳過,但練習約15分鐘,還能跳出完整的效果。

組軍三年多,Laevatain幾位成員因為喜歡動漫文化認識,成員Zen因為對動漫歌曲的舞蹈有興趣,就忽發奇想召集朋友自學Wota藝拍片,「我想跳舞但又沒有底子,覺得有固定動作的Wota藝對男生來說比較易上手。」的確Wota藝基本動作算容易上手,記者親身學習招牌技Romance,約半個小時已能跟到七八成、跳到一小段。

不過要表達出Wota藝的熱情和力量,難度就幾何級數提升,夜月示範要大幅扭腰,手腳保持直線,揮臂動作幅度又快又大力,身旁攝影師也表示驚被打中。事實上他們也經常受傷,採訪當日已添上不少瘀傷,有成員更笑言曾被中醫診斷為肩膀軟骨將近甩骹。

疫症前的練習情況,有興趣學習可與他們聯絡。

Laevatain其中兩位成員夜月(左)和阿天。

朋友睇片即刻明 欽敬前輩懶理目光

戰鬥哥當年被不少人恥笑,提到身邊的人怎看這門興趣,團員就說沒有太多人會直接取笑他們,但用言語去解釋Wota藝,大部份人都會不明所以,所以習慣直接展示影片。雖然多數朋友會將「戰鬥舞」稱呼做螢光棒舞,但也會欣賞跳得夠齊夠型。

又易受傷又未必有太多人欣賞,但一眾成員仍然表示,跳到停唔到,會定期團練,也歡迎新手聯絡他們的面書專頁一起參加。「其實同一般運動,踢波、打籃球冇分別,都是要訓練、參考別人的動作,鍛煉才會有進步,當你想越做越好就會想繼續。」 Laevatain成員都是20多歲,10年前戰鬥哥出名時,他們還未懂Wota藝,反而越玩越覺得戰鬥哥值得敬佩,「很佩服他能做到不在意別人眼光,打Wota藝後,開始覺得做到自己認為好的動作最重要,不需要理會別人怎樣看。」

記者自首,當年和朋友亦有恥笑模仿過「Megu Megu fire」的人,10年後重溫影片特別感觸,就像一個留言寫道:「以前看完,覺得很好笑;現在看完,覺得自己可笑,原來我連做自己的勇氣都沒有。」

台灣戰鬥哥的影片,在YouTube觀看次數有470萬。

日系偶像表演時,粉絲以螢光棒做應援。

facebook:Laevatain

記者:司徒港燊

攝影:伍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