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每有學生運動、學生示威、學生被捕等事情,本港大學校長如何處理,必惹人注目,不少評論員每每引蔡元培為例,以蔡元培為典範校長,在五四運動時維護學生(北京大學學生)不遺餘力,稱頌不已;又拿今天香港的大學校長和蔡元培相比,慨嘆今不如昔,近月又有人拿傅斯年和中大校長段崇智相比,對段校長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五四發生於1919年,六四發生於1989年,相差70年,同樣是北京大學生示威聚集,處理大有不同,1919年的校長蔡元培因保護學生,而得罪北洋政府軍事強人段祺瑞和徐樹錚,兩人逼蔡元培辭職要嚴懲學生,但當時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和總統府顧問、前教育總長傅增湘都是讀書人,前清光緒年間進士、翰林院編修,力保蔡元培,主張寬待學生,即是說蔡元培有大人物撐腰,才能為學生而硬起來。到了1989年,丁石孫據說任由北大學生到天安門靜坐,不予干涉,六四事起,丁石孫也就被迫辭去校長職,沒人敢為他說項。
至於傅斯年,在蔣介石集大權於一身年間,反共理念與蔣相同,不反對台灣大學設軍事教官,其實是國民黨的同路人,不過表面上是開明派而已。蔣介石是一個傳統中國人,雖然獨裁,也對不是共產黨人的學者士人容忍幾分,不像毛澤東和他的後來者,絕不容下半句不知敬畏之言,憎恨知識分子,把學者批鬥得死去活過來,生不如死。今聖嘆著「新文學家回想錄」有一章專論劉文典語妙千秋,說北伐成功後,總司令蔣介石因安徽大學鬧風潮,召安徽大學校長劉文典見面查問,劉一見蔣便說:「你就是蔣介石麼?」蔣責劉治學不當,劉即大發雷霆,罵蔣不停,蔣不悅,將劉文典暫時羈押,當時名人學者章太炎親自往見蔣力保劉文典,蔣於是把劉文典放了,也不叫他辭職,劉文典後來到了清華大學當教授,常言清華文科只有兩個半教授,一個是馮友蘭,一個是陳寅恪,半個是他自己。
民國初年,去古未遠,士人學者可恃學問文名,肆論時局,總統總司令亦得由之,給幾分薄面。到了2019年,中國是甚麼人主政?香港是甚麼人當權?那裏有大權在握的官員會尊敬大學校長和學者的。民國時期有魯迅大罵國民黨,今天大陸那有一位現代魯迅膽敢說半句?胡錫進之流則如恆河沙數,一些朋友不懂分辨時勢而配合藍絲校奸來左右夾攻中大段校長,實令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