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淡化事件 卸責受害人 英警涉擄殺夜歸女 演變女權之爭

警方淡化事件 卸責受害人 
英警涉擄殺夜歸女 演變女權之爭

英國倫敦近日有夜歸女子疑被警員綁架謀殺,觸發女性紛紛在社交網分享類似經歷,又不滿警方淡化事件及將責任推在女性身上,計劃上街悼念爭回「夜遊權」又被阻,令案件焦點演變成警權和女權之爭。

失蹤的33歲行銷人員埃弗拉德(Sarah Everard),本月3日晚上9時半離開友人位於倫敦南部克拉彭住處後,想獨自走路回布里克斯頓的家,但半途失蹤,最後出現的閉路影片顯示她在跟男友談電話。

當局周三在倫敦以南的肯特郡林間找到無名屍骸,昨確認是埃弗拉德;又拘捕住在該郡的48歲警員卡曾斯(Wayne Couzens),疑犯身份更令人心惶惶 。倫敦警視廳女專員迪克(Cressida Dick)回應對同袍受查感到「驚駭」,理解公眾擔心害怕,但強調「女性當街被擄很罕見」。

案件引發英國女性在網上憶述獨行的不安經歷,又分享防範措施,例如捨捷徑走遠路、假裝講電話,夜蒲時要穿平底鞋,準備回家落單時,隨時狂奔擺脫疑人。老婦雷德福推文說:「無論任何年紀女性,即使我已74歲,每次單獨出去時,都會在腦中評估風險,黑夜尤其要提防,但白天其實也一樣。恐懼就是這樣在女性間代代相傳。」蘇格蘭首席部長施雅晴前天都推文引述其他評論說:「大概絕少女性會不明白和認同(受害人的處境)。」

不過,亦有女性「手指拗出」,肯特大學女犯罪學家費茲傑拉德(Marian Fitzgerald)引用統計數字,說男性在公眾場所被殺率遠比女性為高,着國內女性「不要為案件如此歇斯底里」,言論遭批評為搞錯焦點,忽視女性長年面對的男性暴力。

■警方在肯特郡阿什福特發現屍體,前天繼續在當地調查。路透社

■埃弗拉德上周三在南倫敦步行回家時失蹤,恐遭擄殺。

議員提向男性實施宵禁

對於生為女性不能安心回家忿忿不平,但警方態度更令她們光火。據稱有挨家挨戶調查本案的警員,警告女戶主不要獨自出外,有人認為這個講法火上加油,將出事責任由施暴者推到女性身上,反指留在家的應該是男人。綠黨上議員瓊斯(Jenny Jones)更提出要向男性實施傍晚6時後宵禁。

埃弗拉德失蹤後,有人在facebook發起今天晚上6時在克拉彭綠化區舉行「重奪街頭」追思會,發起人說:「晚會既是為悼念埃弗拉德,也是為所有感到不安全、以及無日無之在街頭失蹤或遇襲的女性發聲。」最初倫敦警方說會想方法維持秩序,讓活動進行,未幾卻反口,稱礙於防疫令不能舉行追思會,主辦單位為此向高等法院以《人權法》挑戰警方決定。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