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改歷史教科書 - 馮睎乾

刪改歷史教科書 - 馮睎乾

去年捲入「庚子科場案」而離職的前考評局經理楊穎宇博士,最近在《眾新聞》寫了一篇〈時代終結的勘誤表〉,披露某出版社在2020年7月後,發給學校三份中史教科書的勘誤表。楊博士讀後「心裏一寒」,直言「培養思維能力為中心的歷史教育,已告落幕」。

思想控制無須改變事實,只須改變對事實的詮釋;歷史教育也不是訓練死記硬背,而是要求評鑑批判。因此,跟黨走的出版商主要是「訂正」學生練習題,而非歷史事實。閹割了學生的腦,就不必再閹割歷史——或者說,閹割了腦,也等於閹割歷史。

以下是兩個「勘誤」實例。原文:「你認為人權可貴嗎?為什麼?」被「訂正」為:「現今香港市民的人權如何受到保障?試舉例說明。」本來的開放問題,「訂正」後淪為「既定觀點問題」(loaded question),陰陰濕濕植入預設觀點,你一回答,就等於承認那些觀點,例如問廣告統計員「你仲有冇講大話」、問經濟教授「你仲有冇用支付寶叫雞」,都是loaded question。

同理,問「現今香港市民的人權如何受到保障」,已預設「香港市民的人權受到保障」,不容異議。當然,「國安法」下香港人權是肯定受保障的,例子不勝枚舉。我是學生就答:「老師,你是香港市民,你現在仍活着,不就證明生存權受保障嗎?」諸如此類。

有些改動較莫名其妙,但熟悉國情者該心領神會。例如原文問:「岳飛是民族英雄嗎?」被「訂正」為:「岳飛為何北伐無功?」廿年前大陸已頒布由「學者專家」編寫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和〈學習指導〉,有人說宋金之戰只是「兄弟鬩牆,家裏打架」,把岳飛定性為「民族英雄」,會傷害某些民族的感情云云。

這種觀點即使在大陸也引起爭議,結果如何?官方沒一錘定音說「是」或「不是」;但按慣例,凡事一有「爭議」就最好不要碰,自我審查最安全。香港出版商的改動,顯然是這類「自閹」思維。楊穎宇在文章問了一條涉及批判思考的問題:「大家有否見過勘正正確、引入錯誤的勘誤表?」我見過,我真係見過。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