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仇恨、鈔票 - 陶傑

勇氣、仇恨、鈔票 - 陶傑

梅根申訴其身為王妃慘遭種族歧視但卻又想她的兒子阿奇繼續做王子、欲承受皇室種族歧視而不得的奇怪痛苦,白宮女發言人讚許:很有勇氣。

但是她說還想自殺。她至今仍未可鼓起勇氣自殺,因此其勇氣指數,最多只達B級,尚未至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之*A等。

例如中國的屈原(雖然是另一種文化準則Cultural Norm,但as far as「勇氣」is concerned,可以置於人性全球化的Mindset 一齊論述),當年若只一味幽怨發牢騷,走到汨羅江邊,卻又貪生怕死、不敢成就那千古一躍,屈原極其量只一怨婦耳,無法殉道而成為忠君愛國之中國精英文人之神,何況於口腔期之中國農民基層人口,就少了樣叫做糭子的食物,以致日後也無蛇齋餅糭其名列口腔出選票的四寶之一,可在香港動員愛國選民投票,巴夫洛夫效應沿用至今。

梅根若獻上生命、死諫皇室,全球感動,可成為反種族主義女神,與聖女貞德同級。但她捨不得皇室名牌換來的飲食、頭等機票和Shopping,她很虛假,她的「勇氣」太Cheap了。

可見西方白左於「勇氣」一詞之濫用。正如其濫稱「仇恨」(Hate)──明明梅根自己是一名皇室和保守主義的仇恨者(A British Royalty Hater),但左膠會搶佔此一詞彙,將英國皇室先標籤為所謂種族主義仇恨者。

左膠喜歡將「勇氣和仇恨」這類本不可濫用的名詞,如奧巴馬印鈔票一樣濫印,搞成語言的量化寬鬆,令語言這種政治鈔票,越來越不值錢。最新一例,是指新疆有「種族滅絕」(Genocide)。

種族滅絕,要見到萬人坑,見到骷髏山,赤柬和盧旺達,即種族滅絕。新疆維吾爾族,見到集中營,中國說是學校,最多構成種族和宗教文化迫害,說是種族滅絕,需要進一步證據。

新疆之維吾爾族困局,算不算Genocide,如果講一句:我比較喜歡文藝復興以來的耶教文明包括巴哈莫扎特,即等同為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白人優越主義者、極右法西斯,如同英女皇和查理斯都是種族主義者,以及香港任何異見者俱港獨,那麼新疆的當然是種族滅絕。

西方左膠誇張無匹的政治詞彙回力鏢,砸到了牠們的馬列主義自己人的中共頭上,除了梅根和哈利那場低檔的鬧劇,看熱鬧之餘,我溫馨提示:這才是你忽略了的全球當前一大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