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循序漸進到全面控制(林忌)

由循序漸進到全面控制(林忌)

1984年6月22日,鄧小平對香港工商界訪京團表示,北京除了派軍隊之外,不向香港特區政府派出幹部,不干預香港的內部事務,「我們對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變,我們這個話是算數的」。而今日的事實是甚麼,大家有目共睹。

當時鄧小平提出的「愛國者治港」,更聲明「不要求他們都贊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即不需要贊成中共的制度,更聲稱只要「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不管其政治信仰,無論是相信「資本主義、封建主義甚至奴隸主義」,都是愛國者。而如今則把「愛國者」三字上綱上線,改寫成要「真心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甚至是更可以無限伸延的「發展利益」,以至要「愛共」。

後來,江澤民以「河水不犯井水、井水不犯河水」,去補充說明一國兩制下的中港關係。當時,北京的着眼點在於香港不應干預大陸的制度,不應聲援中國民間的民主運動,搞成「反共基地」,絕非今日的「全面管治權」,由北京全面干預控制,以至審查香港各行各業各界的代表。

1993年3月1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頭條發表中國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魯平的文章,指英國政府不應該搞政改,去加速立法局的民主化,因為《基本法》已白紙黑字,對香港人有莊嚴承諾,指2008年後香港如何發展民主,完全是香港自治範圍內的事,只要有三分二的立法會議員通過,行政長官同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就可以,不必要中央同意;因此香港人沒有必要加速政改,只需要有耐性。這是主導了香港親共陣營20年的論述。

承諾到期例必「走數」

這種「循序漸進」的論述,就有如「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五十年不變」,如今已經幾乎消失不見。原因非常簡單,就是每次到期要讓港人兌現承諾時,都幾乎例必「走數」。2004年討論07/08雙普選的政改,就在人大決議前幾個月,一如今日的情況,北京開始了一輪有關「愛國論」的攻勢,然後就把《基本法》附件二的「備案」,透過「釋法」重新定義為有權審批,把上述的政改三部曲,改寫為要率先得到北京同意的五部曲。更荒謬的,就是一堆當年宣傳五部曲的「護法」,今日就紛紛表態改為「一部曲」——由北京自行定義。

先由2007/08年推遲到2017/2020年,十年後就搞一個8.31決定出來,去搞「假普選」來欽點參選人;這十年來香港人所目證的,先是「五十年不變」的消失,再在「一國兩制」上僭建出「一國大於兩制」,然後就是「高度自治不等如全面自治」,最後就是「港人治港」變「只有愛國者才有資格治港」。這些說話都隨着「循序漸進」四字,全部掃入歷史的垃圾崗。這種做法,正是北京向外界表示,無論是國際條約的《中英聯合聲明》,或者中國領導人的再三保證,這一切隨時會變成「歷史文件」,然後大家最好盡快忘記。如果仍對他們以前的說法念念不忘,就等着收到抗議說「絕無此事、別有用心、強烈譴責、惡意抹黑」吧!

即使不斷DQ立法會參選人,以至用港版國安法把大批民主派參選人收入監倉,北京仍然覺得未夠安心,如今人大決議要復辟早已取消的選舉委員會議席增加大批變相欽點的議員,這做法正宣佈了香港民主運動壽終正寢。一如外國一些評級機構「覺今是而昨非」,認為「香港特區」在任何情況之下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而取消以往對香港的單獨評級,這正是目前現實最好的寫照,就是只有一國,至於甚麼兩制,都已經淪為吉祥物與裝飾,切勿對此認真了。

當台灣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北京也要對香港如此赤裸裸,那麼對台灣的「統戰工作」,還可以如何做下去?以往「一國兩制」對台灣已經失去吸引力。如今這種做法,幾近令所謂「和平統一」的想法,變得完全絕望,那麼北京要「維護領土完整」,是否只餘下戰爭的一條出路?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