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想不想提早退休?
幾年前有研究報告顯示,香港人每周平均工作時間高達52小時,成為全球77個城市中,工作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工作辛苦又大壓力,生活逼人又怕手停口停,若能不用工作,的確是夢寐以求的事。
我也有這樣的「夢想」:有足夠的金錢提早退休,搬到某個小島上居住,每天過着度假一樣的生活,手裏拿着cocktail,看着日落日出,多寫意!
然而,一位病人改變了我的想法。
他是約70歲的印度男士,外表端莊,西裝筆挺,髮型整齊。一進到房間,他便和我握手,還很友善的介紹自己。看一看他的紀錄,天呀,原來已經80多歲,真實年齡與外表相距甚遠!更令我驚訝的是,他也是醫生,每天早上還在兼職給病人看症。(老人家當全職,未免太辛苦了!)
為甚麼他看來那麼年輕,腦筋又那麼靈活?
不少人退休後,身體機能倒退得很快。特別是男性,工作差不多是人生的全部;退休後好像頓失方向,百無聊賴;身體機能,尤其是記憶衰退得很快。
我的健身教練說得好:「要活,就要動。」
要活到老,活得好,身體要動,腦部更要動。
不少對腦部的研究發現,保持腦部活躍的秘訣,就是持續刺激它,不斷學習新事物,保持好奇心。例如有些中高齡人士學習外語,有助保持思考敏捷、減緩心智衰退。坊間有很多給金齡人士的課程,網絡上也有很多讓長者學習的短片,跳舞、運動、攝影、烹飪、養生等,應有盡有,經常和人接觸也是很好的方法。
如此看來,若以為退休是甚麼也不作去「嘆世界」,對身體並不是好事。更理想的退休,是不再需要只為擔心生活而被迫工作,即或未能退休,或是退而不休,都可以善用時間做有意義、對身體和腦部大有挑戰的事情。
我明白印度籍醫生能夠保持年輕的秘密。其實做醫生對腦部絕對是個刺激:無論是與病人傾談、分析病情、診斷病因到治療方法,都需要大量的腦部分析。腦部經常有訓練,狀態當然好!
我很喜歡醫生這個工作,工作若能同時保持腦筋靈活的話,提早退休相對就不太吸引我了,現在反而希望可以工作到一百歲!當然,做兼職就夠了!
高耀鈞 心臟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