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屋佔官地 20鸚鵡籠中層層叠

村屋佔官地 20鸚鵡籠中層層叠

繁殖及傾銷大量鸚鵡BB的鸚鵡村,兩年前在facebook成立專頁,藉上載不同品種的鸚鵡及孵蛋過程,吸客到其位於大埔的村屋揀雀。記者日前放蛇到訪,發現村屋的2樓放置約40隻鸚鵡供人選購,當中不乏嗷嗷待哺的灰鸚鵡BB,甚至有剛出生、未出毛的雛鸚。

記者佯裝買家到鸚鵡村位於大埔新屋仔村的村屋視察,在該村屋2樓一個約400呎的房間內,發現內裏叠放着兩個鳥籠,有約10隻不足4個月大的幼灰鸚,老闆陳生指僅餘一半灰鸚可供挑選,其他早被認購,惟當時所見不少幼鸚都沒精打采,一直躺卧於籠底,籠底則佈滿未清理的雀糞,衞生惡劣。

鳥籠旁則有兩個大的保溫櫃,內有4個膠盒各放置一對還未長毛和開眼的雛雀,「啱啱出世,要放入保溫箱。」陳解釋,該批屬自家繁殖的灰鸚鵡。房間另一則有一超大雀籠,籠中有共約20隻和尚鸚鵡及金剛鸚鵡。

■鸚鵡村其中一鳥籠,約有10隻幼灰鸚鵡,有些沒精打采,一直卧在籠底,籠底滿佈雀糞。

■村屋對出連接一個逾300呎花園,內設大型魚池及鳥籠,惟涉非法霸佔官地。網上圖片

產量奇高 雀友質疑來源

曾到訪鸚鵡村的雀友李小姐透露,屋內有一間孵化室,內藏設備可同時孵化近10隻蛋,產量奇高,李質疑其來源,「灰鸚鵡一年只可以生兩竇,最多都係四至五隻,畀盡佢10隻一年,我見入面至少50、60隻,有啲未孵出嚟,無可能生咁多隻。」

記者表明身份向鸚鵡村查詢,老闆陳先生指部份雀及蛋從其他雀商買入,「我同人哋收返嚟,人哋有入口證,我都有報(漁護署)。」並展示一張鸚鵡入口文件說:「證明(文件)個名唔係我,所以唔俾你影相。」又以商業秘密為由拒絕透露一年出售雀鳥數量。據漁護署資料,過去兩年,僅2019年有11隻灰鸚鵡進口。

記者又發現該村屋對出有佔地逾300呎花園,花園內有一米深魚池及高1.7米鳥籠,另有三米高建築物,惟上址屬政府土地,陳承認花園佔用官地,但推說是「歷史問題,呢啲唔係我起㗎。」漁護署回覆指,現時有33間售賣玩賞雀鳥的持牌動物售賣商,鸚鵡村是其中之一,鸚鵡村在過去兩年共繁育17隻灰鸚鵡,署方正就該店懷疑非法管有灰鸚鵡展開調查。在過去兩年,香港僅於2019年進口11隻灰鸚鵡。

屋宇署指,上址地下水池及旁邊地下搭建物,均建在政府土地,屬地政總署管轄,已轉介地政總署。屋宇署回覆本報指正調查村屋僭建物是否違規。地政總署回應正跟進個案,如證實非法佔用政府土地會採取行動。據《土地(雜項條文)條例》,非法佔用官地可罰50萬元及監禁六個月;非法挖掘政府土地,最高可罰50,000元及監禁六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