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x15提名 嚴篩特首參選人 中間派無祝福亦難陪跑

5x15提名 嚴篩特首參選人 
中間派無祝福亦難陪跑

【北京開鍘】

【本報訊】全國人大出手整頓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中,特首選舉委員會人數由1,200增至1,500人,但新增議席多來自「愛國者」,參選者亦必須通過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政治學者相信,民主派參選人差不多沒可能「入閘」。時事評論員認為,擴大選委會有助提高選舉安全系數,大大減低泛民或政治素人「偷雞」入閘的機會。

根據全國人大通過的《決定》,選委會將有大改動。過去五屆選委會一直由四大界別組成,2011年政改整體成員由800人擴大至1,200人,但界別比例不變。現時選委人數將增至1,500人,並新增第五界別,把原屬第四界別的人大、政協委員撥入,並加入「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

民主派社服界票倉料大削

原有四大界別亦會改組,第三界別由「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等界」變成「基層、勞工和宗教等界」,包括117個區議會議席的第四界別變成「立法會議員、地區組織代表等界」,前者將令60席的社會服務界被剔出,林鄭月娥昨證實,社會服務界將改劃至第二界別的「專業界」中,料議席大減。該界別選委過去為民主派「票倉」。

人大《決定》未有清楚交代五個界別選委人數是否平均分佈,亦未解釋何謂「全國性團體」;人大、政協歸入第五界別後出現的空缺如何填補,《決定》同樣沒提供詳情,惟《決定》規定參選特首的提名門檻,除由過去150個增至188個,更加入每個界別須至少取得15個提名的要求,換言之,今次新增一個界別除令原有界別委員票值被稀釋,變相令肯定忠於北京的第五界別控制參選入閘人選,並再有新設的「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作終極把關。

民主派過去只側重一兩個界別提名便可順利入閘,新制度下勢被剿滅,連建制派的參選資格亦被北京牢牢控制,只有中共屬意人選方能入閘。

地產商造王者淪二等選民

回歸前進行的第一屆、2007年的第三屆及2012年的第四屆特首選舉,均有民主派入閘挑戰,上屆選舉則有中間派曾俊華及無派系的前法官胡國興出選,兩人獲得的提名主要集中在第二及第三界別,在第一、第四界別取得的提名均少於15個。

地產商過去被視為有能力左右特首選舉,由於相關選委票源集中在工商金融及部份專業界別,未來北京可藉第五界別「卡死」閘口,各種政治勢力隨時無力自行提名屬意人選,由「造王者」淪為選委會「二等選民」。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擴大選委會有助提高選舉安全系數,大大減低泛民或素人「偷雞」入閘的機會;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亦指,特首選委會日後的議席分佈基本上全由中央話事,相信日後同鄉會、紫荊黨、婦聯等親北京組織,也可分一杯羹,民主派不會在工商界等界別獲取足夠提名,要入閘差不多沒有可能。

另一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認為,《決定》旨在貫徹北京所謂「愛國者治港」,日後就算是溫和民主派亦不容易過關入閘;審查委員會的權力非常大,可能安插政府官員和左派人士,擁有絕對權力,形容北京是要一刀切永久解決問題。

■歷來特首選戰均有中間派或民主派人士入閘,今後恐難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