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喜不報憂是最「唔decent」(楊文俊)

報喜不報憂是最「唔decent」(楊文俊)

日前,負責管理香港電台的新任廣播處長李百全,被指在港台內部會議中批評樂隊LMF的歌曲中有大量的粗口屬「唔decent」。結果,LMF成員於節目《香港故事》的專訪被抽起。另外,同系列節目專訪作家蔣曉薇的一集亦被抽起,原因是受訪者在訪問中談及關於反送中運動的感想,被指不符合《香港電台約章》及《節目製作人員守則》的要求。

香港電台作為公營機構,理應向全港市民負責,節目內容論及與全體香港人關係甚大的反送中運動,可謂非常正路。至於樂隊LMF的專訪,不但不涉及任何與粗口有關的內容,只是由LMF成員分享對社會的看法。不論是LMF成員的專訪,抑或是蔣曉薇的專訪,均明顯沒有違反《香港電台約章》及《節目製作人員守則》的要求。

《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有云:「萬物不同,而用之於人異也,此治亂存亡死生之原。」後人多認為,當中「不」字屬傳寫錯誤而多出來的別字,全句意思即萬物對所有人都是一樣,而國家治亂存亡、人的生死等,則取決於人怎樣使用萬物。「粗口」是否「唔decent」,實與其如何被使用有莫大的關係。若粗口是用來損人利己,無理侮辱他人,當然是「唔decent」。但若粗口是用以點出社會問題以求社會問題獲得解決,或是用以傳達真正的正能量,則絕對不是「唔decent」。上年7月1日,上街遊行的示威者拉起「我真係好撚鍾意香港」的橫額,形容他們對香港的愛,其句中的粗口字正起了畫龍點睛之效,強調了他們對香港的愛是如何地深切。

李百全將斷送港台聲譽

分析LMF的歌曲,內容雖然有粗口,但立意上無非以直白的方式說出社會各種深層次問題。LMF的歌曲之所以充斥粗口,無非是因為香港的社會問題太過嚴重,以粗口等激烈言辭形容之實恰如其分。至於作家蔣曉薇的作品,從《秋鯨擱淺》到電影劇本所改編的小說版《幻愛》,主題皆為描寫社會弱勢社群所面對的苦況。不論是LMF的歌曲,還是蔣曉薇的小說,出發點都是對於弱勢社群和被壓迫者的關懷,希望香港社會變得更好,絕對是「decent」。《香港故事》的監製選擇訪問LMF成員和蔣曉薇,正好反映《香港故事》懂得判斷甚麽是真正的「decent」,而不是怠惰得認為說粗口就是「唔decent」。

李百全管理下的港台將《香港故事》上述兩集節目抽起,顯然是要求節目不准直接論及社會中的深層次問題。報喜不報憂,對社會矛盾掩耳盜鈴,可謂最大的「唔decent」。市民作為社會最大的持份者,有雪亮的眼睛,一定會看清楚香港電台的節目在李百全接管港台後如何地走樣變形。李百全以如此方式管理港台,最終只會將港台累積數十年的良好聲譽一一斷送,成為港台沒落的罪魁禍首。

楊文俊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