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歷中美爭拗及本港凍戶風波的滙控(005),最終仍獲中港政府支持,集團亦鎖定內地市場及大灣區作為未來增長引擎,董事會最新人事任命反映相關佈局。滙控昨宣佈,委任現年51歲、在上海土生土長的中國商界女性段小纓(Rachael Duan)為獨立非執行董事,今年9月起生效。外界相信,段是滙控首次委任的內地人士擔任集團獨董。
根據公佈,段小纓亦將獲委任為集團薪酬委員會和提名及企業管治委員會成員,她將獲得袍金總額每年20萬英鎊(約216萬港元),其中獨董報酬為12.7萬英鎊,薪酬委員會及企管委員會成員報酬各4萬及3.3萬英鎊。其獨董任命須於2022年滙控股東周年大會上經股東選舉通過,其後須每年重選連任,獨董初步任期為3年,惟須通過選舉方能作實;如獲重選,可續任至2025年股東大會止。
成立156年的滙豐集團,過去曾委任不少知名華人翹楚入董事會,當中雖有富豪望族在內地出生,但市場均以本港及國際華商領袖作定位;未遷冊英國前(1993年以前),滙控獨董包括本港首富李嘉誠、太古集團前高層鄧蓮如、船王包玉剛及企業家許世勳等猛人。目前滙控的華人獨董則有港交所主席史美倫(今年5月卸任)、希慎(014)主席利蘊蓮,以及新加坡籍的星展集團前副主席兼舵手戴國良。
分析指,疫情後環球經濟重心更加西向東移,集團加入熟悉國內人脈的內地獨董,符合重返亞洲方向,而委任女性獨董亦配合提升女性在上市公司董事佔比的目標。
財經專欄作家渾水認為,過去港資企業已有委任內地人士入董事會,滙控做法只是反映趨勢由港資邁向英資及國際銀行,集團藉委任新獨董,「加道護身符」及作為拓展內地生意的中國顧問,意圖明顯。
集團主席杜嘉祺表示,中港是滙豐最具重要策略意義的兩大市場,段小纓在兩地業務知識廣博及經驗深厚,能加強對董事會事務的討論及監察。滙控亦宣佈,卡斯特及苗凱婷將於股東大會結束時退任董事。
段小纓擁有上海外國語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曾任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高級副總裁,及該公司國際業務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負責GE在中國、亞太區、印度、中東、非洲及拉丁美洲業務。她現時擔任安盛及賽諾菲獨董,有關委任分別自2018及2020年起生效。
內媒曾報道,段掌舵GE中國時曾強調要把握市場機遇,因應「一帶一路」等制訂相應增長計劃,內媒稱她為「首位來自本土的GE中國區高管」,段曾登上福布斯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排行榜」等位置。
另外,渣打集團(2888)2019年委任的華人獨董鄧元鋆(David Tang),國籍雖為美國,但據悉鄧亦是在內地出生及成長,他是北京NGP Capital(諾基亞成長基金)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