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新定義 - 古德明

「愛國」新定義 - 古德明

二月二十二日,中共港澳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宣布:「香港必須實行『愛國者治港』原則 ; 反對中國共產黨,就不是愛國。」這話當然合情合理。

不過,鄧小平一九八四年說的兩段話,中共至今還未銷毀:(一)「港人治港有個界限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二)「什麼叫愛國者?……我們不要求他們都贊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鄧小平是「一國兩制」設計人,原本只要求「愛國者」佔主政者的大多數,即「愛國者為主體」,但「為主體」三字的意思,現在消失得無影無蹤。而贊成中共政治制度,更成為「愛國者」的必要條件。中共說這叫做「一國兩制不走樣,不變形」,當然也合情合理。因為我們都要做愛國者。

夏寶龍頒下「愛國」定義之後,香港人大代表葉國謙上香港電臺「自由風」節目解釋說:「今日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愛國不可泛指歷史上或文化上之中國。而共和國憲法既然規定要中共主政,所以反共就是不愛國。」換言之,黨即是國。

《宋遺民錄》卷十三載,元朝初年,有學者鄭某,不奉元朝正朔,改名為思肖,「即思趙」;字所南,「以南為宋也」;又字憶翁,「憶乎宋也」。他善畫蘭花,但不畫土,人問之,則曰:「一片中國地,為番人所得,吾忍畫耶?」他不承認當時的元朝政府,據今日標準,大概也要算「不愛國」,甚至不能算是中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