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香港之後,就到台灣

讀書好●香港之後,就到台灣

習近平成功吞併香港計劃,西方世界繼續冷眼旁觀,下一步將會是台灣,很多評論認為攻台未準備充足,必須十年時間。可是,從各方面形勢來看,2022年習近平走向永續執政前,有機會為了功蓋毛澤東,武力攻台,效法大清康熙皇帝。

今日介紹的作品《曾經以為中國最幸福》,當中討論了攻台部署,此書為兩位日本中國觀察家:《產經新聞》前北京特派員矢板明夫(現為台北支局長)與中日外交專家石平的對談集。石平八十年代赴日求學,後歸化日本,2009年開始在《產經新聞》撰寫專欄「石平的China Watch」。

作者認為習近平為了永續執政,會作出軍事冒險行動,而台灣是目標。

學習俄羅斯 先以非熱戰攻台

作者認為對中共實現侵略的目標,首選是台灣,因為在南海補給線太長,加上海軍力量不足,就算拿下幾個島,也沒辦法擴展到太遠的地方。至於近期不斷爆發衝突的印度,因中國和印度之間聳立着喜馬拉雅山脈,就算拚命開拓道路,補給線還是太過漫長,戰略上不可行,餘下就只有台灣,因為台灣不只人口眾多,而且島內還有很多所謂「親中派的外省人」。特別是台灣的軍人,有很多都是外省第二、第三代;因此, 對這些人來說,中國統一具吸引力。此外中國也正操縱台灣的竹聯幫等外省幫派,以及台灣本土的幫派,進行各式各樣的活動。矢板明夫指作為中國奪取台灣的劇本,「習近平徹底研究了俄羅斯在2014年與烏克蘭爆發的克里米亞紛爭中所採取的行動方式。他不只派遣專家前往俄羅斯,還針對俄羅斯如何併吞克里米亞的過程進行了詳細研究。」

併吞克里米亞是非熱戰模式,靠心戰發動網絡恐攻、散佈假新聞、利用各式各樣的地下工作讓敵方陷於混亂,先製造親俄親烏兩派衝突,讓親俄派掀起動亂,然後奪取政權,接着在這一瞬間,俄羅斯便出兵支援。矢板相信中國為了將台灣置於實質支配下,必定會採取相當多地下性質的手段。而石平則認為習近平在下次黨大會中,恐怕就要面臨最大的考驗。儘管他廢除了國家主席的任期,但要永續執政,還是需要「大義名分」,這導致他必定會採取冒險激烈的行動。

六四嚐甜頭 西方制裁得個樣

攻打台灣會引起國際制裁,但因台灣不是聯合國成員,中國又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聯合國無法發動制裁,那麼西方集體發動經濟制裁?石平認為中共會視若無睹,「因為中國在『天安門事件』中嚐到了甜頭,他們看準了先進國家的制裁只是擺擺樣子,不可能持續三年以上。」如果香港順利併入大灣區,變成「深圳南」,而西方繼續觀望,相信會鼓勵中共的冒險行動。

作者認為中國知道「台灣本土認同」已成主流,統派已經是少數,中共對這點也心知肚明,因此他們若不採取甚麼行動,台灣年輕人的意識只會漸漸遠離中國。在這一點上,習近平對香港的研判恐怕也一樣,於是就借反送中運動及疫症時機,一舉將香港變成直接管治,以免日後「香港本土認同」成為主流,便有失去政權控制的危機。這種應對危機超前意識,是習近平決策的基礎,對於香港作出了這行動,下一個必然是台灣。

劉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