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局早前提出高中核心科目「優化方案」,改動中文、英文、數學和通識科的課程和考評。中學校長會批評修訂未建基於學術研究和數據支持,將「所有要走過的正常程序都跳過」,發給學校的問卷更只問學校如何落實建議等,沒有問及是否同意修訂建議。有前線老師擔心中文科將走背誦、操練的回頭路,質疑建議「有多少吸納了前線老師的意見?抑或是長官意志?」
中學校長會榮譽總幹事黃謂儒(圖)於該會網站撰文指教育局自2015年新學制中期檢討後,未再進行具規模的研究;2017年成立的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亦只與不同持份者見面後即作建議,黃質疑建議並未建基學術研究和數據。
黃稱課程改革一向由課程發展議會各科目委員會詳細討論,再諮詢學界後才公佈,惟今次修訂牽涉四個必修科課程,但「所有要走過的正常程序都跳過」,難讓人信服。對教育局向學校發出的問卷,中學校長會指問卷只問學校如何落實建議修訂等,沒有問及是否同意修訂建議。他又反問「若諮詢過後,眾多前線教師對修訂有所保留,教育局會否收回修訂建議?」
黃在文中歸納中學校長會徵詢前線老師就中、英、數三科修訂建議的意見,中文科老師指現行課程兼具讀、寫、聽、說元素,惟修訂偏重讀寫,未能配合香港發展和培育人才的需要,亦會令課堂變得沉悶;更質疑課程會回復會考模式,「恐怕走回背誦、操練的老路。」英文科和數學科老師則對當局建議「釋放課時」感憂慮。英文科老師擔心課程改動不多,若騰出50小時課時,會影響學生英語能力和考試表現。數學科老師更指難以騰出50小時課時來完成份量不變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