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多屆政府均將施政重點放在房屋問題上,即使遇上世紀疫症,過去一年本港樓價波幅輕微,抗跌力比2008年金融海嘯大大增強。按立法會秘書處早前一份自置居所研究報告指出,本港市民自置居所比率在全球先進國家中排行最尾,要協助市民置業,大量提供資助房屋及推出土地建樓,已成刻不容緩之事。
在土地嚴重短缺和置業負擔能力下降下,政府報告指,35歲以下的年輕世代在自置居所戶主中的比例大幅收縮至2019年的7.6%。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日前指,關注到本港住屋問題,與本港官員溝通過後,明白要解決房屋問題具有難度,但亦始終要開始解決,免得市民利益受損。
樓價早已成社會關注課題,政府亦預計今年5月推出黃大仙鑽石山綜合發展區公共租住房屋發展計劃第二期,轉為綠置居項目,提供逾2,000多伙單位,對公屋住戶或綠表人士均是一個「上車」機會;再者,新居屋以市價六折定價,成為對於未能負擔高昂私樓、而又有穩定收入人士的置業機會,政府推售資助房屋力度若加大,可紓緩房屋供應緊張問題,置業比率或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