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老實,對於《疑.媽》(Run)這個香港譯名,我是有點不滿。食字不是問題,電影講述老母呢個人相當有嫌疑,食字得來,總算貼題。我是不滿粒點,讓人錯覺是Blumhouse或者Jordan Peele的出品,跟《思.裂》(Split)、《訪.嚇》(Get Out)是姊妹作,對導演Aneesh Chaganty大大不敬。
Aneesh Chaganty之前拍過《人肉搜尋》(Searching),如果給我改名,我會把《疑.媽》變成《人肉跑》之類的物體,之後再拍,繼續人肉系列。像Coen Brothers,甚麼電影也「離奇」;或者Woody Allen,甚麼電影也「情迷」。我覺得Aneesh Chaganty值喎,上一次的《人肉搜尋》,成本得八十幾萬美金,單憑手機和電腦螢幕,訴說一個父親尋女的經歷,有娛樂性有開創性,像王晶一類的電影人,肯定無法想像也無法接受。《人肉搜尋》的全球票房是七千幾萬美金,幾乎等於製作成本的一百倍。
來到第二擊《疑.媽》,不是暴發戶,主要角色得個阿媽加個阿女,主要場景得一間偏遠大屋。不像《人肉搜尋》刻意破格,《疑.媽》比較似回歸傳統驚慄片。睇個樣都陰陰寒寒的阿媽,對體弱多病要坐輪椅的女兒百般呵護,學又唔使佢返,iPhone又冇部,呵護到一個程度,接近軟禁。個女都十七歲了,好想上大學,好想上網,好想做一個正常人,於是,千辛萬苦也要冒險接觸世界。不出所料,輕易揭發越來越多有關阿媽的秘密。
單看劇情,你也會覺得有點似《危情十日》(Misery)。一個書迷,遇上受重傷的作家偶像,一路話自己有幾愛有幾愛,一路把對方虐待。只不過因為作家在小說中寫多兩句粗口,或者大結局沒有安排一場BBQ。九十年代觀看,以為是恐怖片;事隔三十年,變成現實。我不是說怪獸家長呀!我是說那個最愛你最愛我最為大家着想只要信不要問的某個不能說出口的東西呀!
在《疑.媽》,有幾幕,份外難忘。第一幕,阿媽不停叫阿女食藥,食完藥,身壯力健,阿女聽話,一直照食,相信老母唔會老點自己,只爭在食完藥之後沒有似譚詠麟四出炫耀,或者似一班老翁興奮過吃了興奮劑。食食吓,終於發現有點不對勁,於是自行找尋藥物資料。別說有保衞功能,就是沒有直接把自己毒死,已經萬幸。個阿媽可能心諗:點解阿女你咁醒目,唔似那班衝出去的愛國人士?
第二幕:阿女好想上網,但自己間房一來沒有器材,二來沒有網絡。阿媽間房乜都有。偷偷摸摸翻牆過去,一開,一上管轄範圍以外的網站,HTTP 404?你話阿媽同個女一齊冇電話用冇網上,不方便,至少公平;現在是小市民想打個電話出去接觸真實也困難重重,當權者可以煲電話粥,這不是專制,還是甚麼?
或者,總有盲目的觀眾,認為血濃於水,一家人,冇理由靠害;阿媽只不過太愛你,又缺乏互信基礎,為你好,先鎖住你的肉體,限制你的資訊,避免不良風氣荼毒你的純潔心靈,動機,還是善良的。如果,阿女信以為真,繼續日日安心食藥,繼續日日吃喝玩樂,像隻豬,聽教聽話,有理由相信阿媽願意照顧一世。出於自私。可惜,阿女終於認清真相,真相是所謂的愛,完全不是愛,是報仇,結局母女大戰,才彈出最重要的一句對白,阿女力插阿媽:「你話我需要你?係你需要我呀!」沒有阿女,阿媽甚麼都不是;沒有阿媽,阿女才可以飛出沒人小鎮,飛到華盛頓大學自由自在。
可能因為片名多了粒點,你會不自覺地期望《疑.媽》會在結局出現一個出人意表的轉折,像《我們.異》(Us),女主角原來是地下人;又或者《顫.役.前》(Antebellum),時空背景原來不在古代,在現代。沒有。《疑.媽》的結局沒有刻意扭橋。當扭橋變成觀眾合理期望,沒有扭橋,才是最大的扭橋。我還是愛死《疑.媽》個結局。以下嚴重劇透,未看電影的,別看。結局,阿女逃出阿媽魔掌,七年後,已經事業有成家庭生活美滿三代同堂樂也融融,甚至有可能行得走得;阿媽被囚禁在覊留病房,阿女竟然以德報怨,一有空閒便去探訪,沒事發生過一樣。有冇搞錯呀?好人好姐無啦啦俾個自私精拐走,因愛之名,搞到自己十幾年時間冇街去冇書讀冇仔食,唔跛都監生變跛,仲要大愛包容?個世界真係左膠得如此嚴重?下一秒,只見阿女似個武林高手,從舌尖吐出幾粒用膠袋包住的藥丸,正正是自己食到慣的顏色形狀,然後,陰陰嘴笑一笑:「阿媽,乖,你打開個口啦。」這叫甚麼?這叫大快人心!你知道我們有幾長時間未試過大快人心嗎?看到這裏,我不得不向Aneesh Chaganty寫個服字,在今時今日的荷李活風氣之下,還勇於做一個正常人。他選擇的,不是用把口去話自己有幾反歧視有幾追求平等,他做出來,飾演阿女的Kiera Allen,飾演傷殘人士,她本身正正是一個輪椅使用人士。
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快樂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