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肺導致全球航空業停擺,國泰(293)去年客運量大跌逾八成,在經歷裁員及架構重構後,雖縮減了薪酬開支,惜未能抵銷客量跌幅,全年勁蝕216億元,為歷來最大虧損,估計每月燒錢約13億至19億元。國泰主席賀以禮提到,集團仍在爭取生存,不排除任何支持營運的可行方案,透露會在未來數星期至數個月內尋求更多流動資金。
國泰公佈2020年業績,全年收入469.3億元,較2019年下跌56.1%,全年虧損216億元,每股盈利亦由2019年賺0.41元,轉至蝕4.2元,不派股息。
虧蝕主因是客量大跌,國泰去年客運收入為113億元,乘客運載人次僅463萬,較2019年大跌87%,即平均每日僅載客1,265人次。每班航機的運載率由82.3%縮減至58%,令國泰航空的客運收益遞減至僅得2019年的2%。國泰已將客運航班大幅縮減僅提供最基本數量的航班,運作的可載客量大部份時間維持10%以下。貨運量以重量計,國泰去年貨運量按年跌34%,以反映營運水平的貨物及郵件收入噸千米數,則跌26.5%。時至今年1月,貨運量仍未恢復,按年跌28%。
國泰大力節流,期內最大的開支為員工薪酬,按年減少21.6%至157.9億元。去年透過重組削減了8,500個職位,又實行特別休假計劃、不發放酌情花紅等措施;另外,高級管理層今年繼續減薪。期內燃油消耗量為1,870萬桶,減少59.9%。惟過度對沖帶來30.17億元虧損,較2019年只蝕1億元大增近29倍。
另外,旗下香港快運2019年被收購後從未錄得盈利,去年錄得17.23億元虧損,按年多蝕6倍。另因應政府今次2月對駐港機師及機組人員實施更嚴格的檢疫要求,國泰可載客量及可載貨量較1月分別減少約60%及25%,令現金消耗每月額外增加約3億至4億元。
顧客及商務總裁林紹波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一直與當局商討放寬方案。早前已對機組人員實施一系列安全措施,過去為逾8,000個機組人次檢疫均無一確診,同時員工疫苗接種率正面,估計帶病毒入港風險很低,但未有回應具體接種率。
林亦提到,中國民航局已向國泰發放國泰港龍原有22條航線中的15條,國泰航空已恢復5個航點的航班,預計第二季會透過國泰及快運的雙品牌策略,復飛更多目的地。
展望國泰復蘇之路,主席賀以禮表示,今年上半年運作的可載客量將遠低於疫情前的25%,而今年整體提供的可載客量仍遠低於50%,目前未有計劃作進一步重組或裁員方案。不過,CEO鄧健榮在發及員工的內部信中指,復蘇之路依然極不明朗,難保證一切不變或不採任何行動,任何進一步行動都視乎生意復蘇步伐。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認為,在香港撤銷來港需長時間隔離的措施前,國泰的股價都會在6.7元至7.5元之間徘徊。國泰昨日跌0.56%,報7.06元。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