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仔自生自滅 檔主睇穿屎橋:以民打民

棚仔自生自滅 檔主睇穿屎橋:以民打民

具四十多年歷史、俗稱「棚仔」的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同樣生意大跌,當中唯一一家專賣日本製布料的「信昌匹頭布行」老闆娘Tammy說,生意跌剩三成,尤其最近深水埗被視為「疫區」,客人寧可從其社交媒體專頁挑選布料落柯打,才到店光速付款閃人。

零售客人購買布匹的取向,隨疫情不斷轉變,開初外科口罩短缺時,最多人購買口罩用布料,後來「最多人嚟買zoom布」,即是用作線上會議、上課的綠色布幕。「以前新年前好多年宵、工展會,佢哋一嚟就會買十幾碼紅色,用嚟收檔遮住個檔口,今年都冇呢類客啦」,以往棚仔一直是時裝設計系學生尋寶之地,布販生意主要靠他們,Tammy估計,這些學生在家上課,連畢業展都取消,棚仔這年也少了學生客,只剩下少部份手作人來購物。

信昌與棚仔內的「應利布行」在疫潮初期曾縫製布口罩,免費送贈有需要人士,但應利生意已跌至不足一成,「有時一日都唔發市,𠵱家劃咗(強制檢疫)區就再無一半」,檔主何應說,因應客人減少,不少檔販都減少看檔人手。

搬檔等如趕絕布販

政府2015年提出清拆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原定於2021/22年興建居屋,並把布檔搬遷至通州街臨時街市,當年棚仔檔主與義工成立「欽州街布販市場商販關注組」,何應是棚仔關注組主席,多年來向政府爭取檔販權益,但政府至今仍未與檔販就搬遷計劃達成共識。何應說,自去年疫症爆發後,食環署曾派員與檔販傾談一、兩次,但雙方都默許先暫緩,待疫情放緩再議。「老實講,𠵱家疫情生意咁差,如果要搬,就係趕絕呢班人㗎啦」。

現時小販牌費每月港幣約300多元,每年逾4,000元,但何應說,因應經濟低迷,食環署自18年起已沒再收取檔販租金,檔販亦無法申請防疫抗疫基金。「政府唔收你租,係想利用呢條橋,到拆就話『我都冇收你租』,到時容易講嘢,話我哋唔合法。我哋唔係唔想交租,係你哋(政府)唔收我哋租咋!我知政府條屎橋,係想製造輿論,以民打民」。

何應強調「唔係要阻人發達」,同意把棚仔用地興建住宅,儘管通州街臨時街市人流冷清,亦同意搬遷安置,不過若依據政府規定,通州街臨時街市檔位,將根據市值租金七折計算,「即2,000幾至7,000幾一個月租,我哋𠵱家一年先4,000幾蚊,如果一嚟去到一個月7,000幾,仲要計競投價,咪分分鐘過萬一個月?」何應說,棚仔每個檔的貨都不同,即使位置很入,客人都會找到他們,不是位處門口位就有着數、較值租,關注組寧願劃一檔口價錢,抽籤決定位置,不用競投。

但對於將來棚仔去向,他已不抱希望,「反送中件事起,對個政府已經灰晒心,冇晒信任,以前我都好積極諗嘢搞番旺個場,𠵱家我哋都灰心,個政府都唔聽人講嘢……如果佢真係要加租,我哋都唔做啦」。

■Tammy指客人因擔心深水埗成疫區,減少前往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