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再、再而三。接連有三名人士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消息一出,預約打針跟到場接種人士的比例從九成跌至七成二。往下去,恐怕只會更多人縮沙。主責其事的聶德權稱死亡個案是否與疫苗有關留待專家判斷。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孔繁毅教授認為比例不算高,即是科興疫苗安全。前此孔教授的師傅、元老級抗疫專家、64歲的袁國勇以身作則,捨科興而接種他口中「防禦力猛啲」的輝瑞復必泰疫苗。如要打針該如何取捨,不必多說。
林鄭政府一直強調,防疫、抗疫該以科學為本,不應政治抹黑某種疫苗。二月十九日100萬劑科興疫苗抵港。聶德權連同陳肇始親臨機場迎接,聲言「衷心感謝中央人民政府全力支持」。三月七日,75萬劑復必泰疫苗抵港。沒有高官臨場迎迓,遑論對輝瑞感激涕零。二月二十二日,科興疫苗開打,林鄭率領司局級高官、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主席接種,電視直播。三月九日,復必泰開始預約接種。沒有高官敲鑼打鼓,宣揚其事。是誰拿疫苗作政治宣傳、進行愛國教育,不辯自明。
回到科學。林鄭委任的12名專家對兩種疫苗是何取態?審視過臨床報告,他們認為兩種疫苗皆可接種,而如陳肇始所言,打好過唔打。科興有效率為50.6%, 僅僅符合世衞所設50%——打針的成效如同擲仙,得與唔得,機會各半——的最低要求。反觀復必泰的有效率為95%以上, 兩相對比,難怪袁國勇選擇打「防禦力猛啲」的復必泰。說到底,專家們相信數據而身體最誠實。
為了那比唔打多0.6%的好處,專家們列出總共17樣接種科興疫苗需要提防的事項,開頭兩項尤其與數據不足有關。(1)疫苗的有效保護力期限數據不足(insufficient data of protection persistence),打針後尤須維持與病毒相關的防衞措施。(2)疫苗對60歲以上人士的保護效力數據不足(insufficient data of efficacy in people aged 60 and above),該等人士接種疫苗時尤須注意身體狀況及相關風險。打了針尤須提高警戒,因為不知道效力維持得幾耐,印證打針只得0.6%好處之說。與此同時則不難有引發敏感反應、面癱等風險,此則不禁令人要問:打過是好過唔打?
反觀復必泰,專家們舉例的提防事項可少得多;除了敏感、針口痛等接種疫苗的常見現象,涉及數據不足的主要有兩樣:(1)對服用抑制免疫系統藥物的人,未有充足數據確定疫苗的效力;(2)未有充份數據確定疫苗的保護力有效期。此外要特別注意的是疫苗要極低溫——-90℃ to -60℃——儲藏。沒有說60歲以上人士須格外提防。
除了比較效力與副作用,專家報告又羅列了不同國家對兩種疫苗的取態,指出准許使用科興的國家計有印尼、土耳其、巴西、智利及中國;批核放行復必泰的得有英國、加拿大、美國、瑞士、新加坡、歐盟、以色列、挪威等。以色列、英國及美國依次為接種疫苗最高的地區。香港一向事事唯歐美等「先進國家」馬首是瞻。擺事實、講數據,自由選擇,專家們會步印尼、土耳其、巴西之後塵推薦科興疫苗嗎?數據不足的科興與成效近乎滿分的復必泰並舉,那恐怕是政治決定多於服膺科學的取捨了。
未過渡,香港是如假包換的世界級大都會、國際金融中心,有名列前茅的廉潔政府、最自由的經濟體。既有彭定康口中舉世最優越的公務員隊伍,且有傲視亞太的警隊。過渡以來,香港沒有承江澤民的貴言變得更好,反而為全速開時代倒車的極權一制淹沒。時至今天,尚能讓香港人抬起頭來的唯港英一個多世紀以來創立的醫護體制而已。可是武漢肺炎來襲,觀乎疫苗一役,醫護專家們顯然也政治正確起來了。醫護失守,香港怎不徹底淪亡?
古立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