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記者從來不好當。三年前路透社記者因揭露羅興亞屠殺判囚,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力指記者犯法;到今年2月軍事政變,傳媒又與示威者同受壓迫,上周六名記者遭起訴「散播假消息」。不過,艱險中仍有「游擊記者」勇於留在現場,穩守抗爭數碼前線,直播抗爭真相。
對上一次緬甸發生軍事政變是2003年,塔倫從泰這一年入行成為記者。18年後軍人再次奪權,現職民間資助通訊社「新時代」的他即趕回仰光辦公室,帶走幾樣必需品就鎖門,自此沒有再回去,跟九個同事以街頭為編採室,用手機經facebook直播全國示威實況,哪怕每次只能上傳一張照片、十數秒的片段。
facebook在緬甸等同於互聯網代名詞,5,300萬人口中有一半是用家,是大眾傳播的最後防線。2月22日舉行最大規模全國示威,三個本地傳媒機構在平台做了65場直播,「新時代」其中一段影片成為當天大熱,有18.5萬次瀏覽。平民、社運人士和抗爭者也加入採訪行列,軍警2月20日在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開槍射死兩人,靠現場市民以多角度記錄事件,甚至出動無人機,路透社等外國媒體都靠轉發這些影片,了解現場情況。
雖已不是首次經歷軍事政變,塔倫從泰承認這次特別心驚膽顫:「情況是我們遇過最惡劣。」無國界記者說緬甸新聞自由排名自2018年連年後退,2月政變以來當局打壓力度更大,緬甸援助政治犯協會統計至少34名記者被拘留,僅15人獲釋;北部「74傳媒」成員更直播被捕過程。還能在街頭採訪的記者,亦不時被軍警追捕、阻截、甚至以橡膠彈射擊。軍政府一方面聲稱尊重新聞採訪權,一方面不滿傳媒形容事件為「軍事政變」,不惜違反憲法,威脅撤掉「不修正」的傳媒牌照。
公民記者承受的壓力亦不下於專業記者。現場有業餘攝影師坦言,要極力抑壓內心恐懼,才能拍下受害人中槍、流血到死亡的過程。倡議數碼自由的曼谷馬努西亞基金會創辦人帕拉吉特說:「這些人守住數碼抗爭最前線。他們為大眾傳播資訊,面對的風險是一樣的。」
第二個難題是網禁。政變後facebook一度被封鎖,以阻遏反對派傳訊;傳媒和抗爭者自有過牆梯,下載VPN(虛擬私人網絡)繞過封鎖繼續收發報道。其後平台雖然解封,還以「侵犯人權」為由、反過來封殺了軍政府的專頁,但每日凌晨1時至早上9時網禁已成例行公事,有時在當局認為情勢緊張的「適當」時候亦上不了網,直播主要各自想辦法從本地網絡尋找空隙繼續傳訊,哪怕短片畫面有時朦朧鬆。塔倫從泰說:「面對重重困難,公民記者和傳媒都盡量想方設法貼文報道。最重要是讓全球知道這裏正發生的事。」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