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怪爪風波中,漁護署稱利用被颱風吹倒的樹木建造相關擺設成為觀景點,未料「好心做壞事」,惹來劣評。有環團歡迎當局利用回收樹木再造,但認為在山頭加設長凳及避雨亭等設施更實際。
每逢颱風過後都有大批樹木被吹倒,不少環團過去都關注被吹倒的樹木如何善用,亦有組織回收木材再造,無奈今次漁護署作試驗性質卻觸礁。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稱,署方利用樹木循環再用,原意可能是好,但未作諮詢或在市民不知情下不免引起反彈。
他認為,當局應吸取今次教訓,日後多與廣大市民互動,亦須明白一般行山人士都愛護大自然,「希望郊野當中所有嘢都近乎天然,做簡單設施例如長凳同避雨亭反而更實際。」
過往政府不少社區設施耗資大量公帑,設計騎呢又無用。
2015年5月,鰂魚涌海堤街行人路出現兩座避雨亭,不單造價高達21萬元,更因底座為巨型石墩,佔去逾半避雨空間,被公眾形容是「不能避雨亭」,最後設施在7月被拆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