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咗富二代富三代打交之外,另一個冇辦法完的網上話題就是關於香港電影業的存廢和發展。呢個討論係由東方神秘力量蕭若元和年輕電影人游學修在Clubhouse引起。昨日UA結業,又幫這個話題注入一些新視角。
時間點真是巧妙到令人難以置信。UA全線結業,百老匯被指欠工程費超過1,000萬遭入稟,但Golden Scene卻開了新的戲院。老闆Winnie接受訪問時說蕭生out咗,突然間,很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感覺。
戲院是電影行業的下游,如果連下游的龍頭也相繼倒下,那麼整個產業圈真的要改變一下思維。就咁睇呢一個月嘅新聞,似乎游學修嘅講法是對的,蕭生錯了,電影是需要有更大的改變和想像空間,而不是走回頭路,動輒就砸一千幾百萬出來搞大製作。
我偏向支持游學修,曾公開表示無條件給他15萬。他沒有要我的錢,後來中間人拉攏我們見面,我們成為了朋友。袁彌明也留言表示支持我嘅做法,私下她卻私訊笑我出手太低。
窮當然是最大原因,何況我不是電影人,電影人自己圈子的榮辱得失,要靠他們自己去捍衞,我只能畫龍點睛。最重要是我做帶頭,起碼引到袁老闆你落水,我冇錢,你有,集腋成裘慢慢就可以做到好多大製作出來。我印象中本土製作《逆向誘拐》,也是這樣的模式籌來一筆製作費。
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