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文宣 盼國際關注支援

英語文宣 盼國際關注支援

緬甸全國5,300萬人當中只有少數人日常使用英語,但在今次反軍事政變示威中,示威者經常使用英語撰寫示威標語和口號,希望他們的訊息可傳達給國際社會。

緬甸過去數周幾乎每日都有數十萬人加入示威浪潮中,英語口號比比皆是。最大城市仰光的一條街上用白色油漆塗上「我們要民主」;一名廚師在一排西瓜上雕上「還緬甸公義」;站成一排的示威者穿上印有「拒絕軍事管治」字樣的恤衫;數以千計的標語都以英語寫上「釋放我們的領袖」,意指被捕的昂山素姫。

街頭示威外,社交網如facebook和Twitter的文宣戰也使用大量英語,希望爭取全球關注。網民以英語製作梗圖迅速掌握和傳達當日事態重點,示威者亦可馬上回應外國政府對事態發展的反應。例如當印尼政府確認不會要求軍政府舉行新選舉時,有網民回應表示感謝,「你的幫助可支持我們緬甸公民」。

史學家:制裁難有影響

由軍方委任的宣傳部長批評做法,「用英語請求其他人幫助干涉我們的國家?我沒有愚蠢和無助得要這樣做。要懂得你的民族尊嚴。你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不要不尊重你的民族尊嚴」。

一名21歲示威學生說:「用英語比用緬甸語有效。我們希望得到國際社會的幫助。」示威者認為外國的支持對鼓勵士氣十分重要,亦可削弱軍方信譽,以及使血腥鎮壓示威的軍警受查,並希望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可作出更強硬的制裁。部份在美國領事館外的標語就寫有「我們需要美軍拯救」。不過這些爭取國際支持的呼聲與數十年來外國力量對昂山素姬的支持如出一轍,但後者未有動搖軍方將領的勢力。史學家吳丹敏指「國際社會發聲明或實施制裁都不會帶來影響」。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