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有大量公務員加入上月軍方政變後的不合作運動,試圖藉罷工癱瘓政府運作,迫使極權就範。與近年其他國家的罷工行動相比,他們參與的人數多,維持時間長,對社會的影響也逐漸浮現。
緬甸全國共有約100萬名公務員,調查估計當中四分三都有參與罷工,牽涉全部24個部門,有分析師認為軍方根本沒有料到人數會如此多。他們罷工能比其他行業更打擊軍方,因為缺少了這群人,軍方難以收取稅款或公營服務費用,失去財政來源。化名「迪達」的大學教授認為,「軍方需要證明他們能管理國家和政府,但如我們公務員不工作,他們接管權力就會失敗」。
罷工除了為軍方帶來麻煩,也嚴重影響民生。軍頭敏昂萊指,罷工已令三分一醫院運作癱瘓;有醫生亦透露在人手不足下,他的醫院已停止接收新病人。當地傳媒又報道,政府內部的文書工作幾乎完全停頓,文員、司機和行政人員都缺勤,意味民眾難以使用大部份公營服務。另外,火車等交通服務幾乎完全停止,阻礙民眾出行和商品往來。
雖然很多罷工者認為對抗軍政府要有一點犧牲,但軍方態度越來越強硬,不但威脅即時解僱他們,又設熱線讓民眾告密,更派人晚上拘捕參與者,營造恐怖氣氛,有人開始思量這場運動能持續多久。
決定罷工能否持續下去的因素之一,相信是在沒有工資下公務員能如何維持生活。 迪達估計她可見的將來都不能取得薪金,靠積蓄度日。有團體發起援助公務員糧食和住屋的計劃,被奪權的民選政府又承諾恢復權力後,將賠償公務員失去的薪金,為一眾罷工者帶來一絲希望。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