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老香港 - 顏純鈎

留住老香港 - 顏純鈎

讀《我香港,我街道》,深覺鄧小樺他們的策劃很有創意。每個人把自己生活過的街道寫活了,眾多的文章合起來,一個老香港也就活了。

做幾十年編輯,難免職業病,於是聯想起,可以寫街道,也可以寫人。如果又集合一批人,每個人寫自己熟悉的一個人,把文章集結成書,就有了香港人整體的風貌。一個城市有街道,也有人,這個城市就立體了。

寫人可以,寫一間舖頭也不錯。在大陸遊客還沒有蜂擁而至時,香港滿街都是街坊小店,賣種種古靈精怪的東西,有的失傳了,有的還在苦苦撐持。那些巨細無遺的生活用品,都無關宏旨,但都是我們生活的原質。

寫舖頭可以,寫一種香港小吃也可以。小吃是最足以代表地方風味的東西,去到天涯海角,想起家鄉小吃,就會惹鄉愁。我來香港晚,很多香港小吃都沒試過,有的遠在新界鄉村,更聞所未聞。最好能配上圖片,彩色精印,那就是老香港的風味。

寫小吃之外,寫一間街坊食肆也一定很有趣。寫食肆就要寫那裏的夥計,寫相熟的食客,寫他們的食物和服務,寫出老香港最地道的生活氣息。

寫人可以,寫一件事也好。每個人各有經歷命運,有生死大義,也有雞毛蒜皮的生活點滴,每個人經過的事,都是他人生命的對照,也是城市歷史的細節。

寫人就要寫事,寫事也要寫人,人事變故對應城市滄桑,要了解香港當代史,未必要讀歷史教科書,讀人的故事就可以。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香港已經不是我們認識的香港了。香港變得讓我們認不出來,不是我們改變了它,是外力改變了它,越往回看,香港越好,越往前走,香港越不堪。正因如此,我們對以往的香港更加不捨,更想把它留住。我們留住香港的方式,就是盡量留住它的舊時風采,留住它所有的好。

香港文學館神通廣大,再去籌幾筆錢,把老香港留給後人,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