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剛到,草鳥蛇蟲俱醒,原是理所當然,但鄉間長大的朋友應該會察覺到今年春天有點異樣,以往是(新曆)1月梅花、2月桃花李花、3月荔枝芒果、4月黃皮龍眼依次開花的,但今年農曆新年期間桃李爭春之後,卻見荔枝芒果黃皮龍眼齊齊盛開,甚至乎我家的咖啡果仍未採完,也在驚蟄前開花了。如果再看看行道旁的木棉、風鈴木、宮粉和白花蹄甲;以至山上的吊鐘、茶花、杜鵑等等各自原應分批在雨水至清明後開花的植物,都爭取在驚蟄前盛開,而且比往年開得更誇張,更漂亮。
其實花開時間亂了,是不是有特別原因的呢?植物的開花時間是由一些氣候因子所決定的,絕大多數的開花植物會選擇在春天開花,原因是因為由寒冬回暖的瞬間,越早開花就有越多時間結成果子繁殖下一代,佔取先機,在溫帶地區來說就更是鐵一般的道理。
位於嶺南的香港冬天不冷,就算寒流來襲也只是幾天罷了,不像北方節候的清晰可辨,樹木仍然翠綠,不會落葉休眠。然而今春植物花開時間都往前擠,萬花爭春的有點北國風情,這可以從兩個地方來分析一下。首先是上年的冬季特別的「乾冷」,而且為期甚長。「乾」會為植物造成壓力,加強它們對繁殖的殷切,而長期的「冷」則是讓「芽」有更多時間積存養份,葉芽、花芽在冬季潛藏於枝梢之間一直蘊藏能量,旁人未必能好好察覺,但春天來臨便會一次過爆發盛放。
除了冬季的乾冷,春季到來時的機遇也頗為重要,那些隱藏於枝幹間的芽是不會隨便發放的,當感覺到溫度確實回升,水份濕度確實足夠,才會開花長葉的,如果冒失的亂跑出來,可能就會被春寒弄壞。但究竟要幾「溫暖」幾「濕潤」,才會誘使花芽萌發呢?那就種種植物各有不同了,如梅花、吊鐘、山蒼之類,為了搶早開花,爭取第一波的蟲兒傳授花粉繁殖,會比其他植物較早發放,當然相應凍壞的風險也會更高。北方有一種臘梅(跟梅花其實沒有關係),花是黃色一串一串的,因為比梅花更早開放,在農曆十二月(臘月)初隆冬之際開花,一枝獨秀,所以稱為臘梅。
荔枝、芒果、黃皮、龍眼四大新界常見果樹,都是嶺南地土之物,比起屬性貼近北方的桃李更受不得寒冷,如果太早開花又遇上春寒便結不成果子了,但是,今年的冬天特別乾冷也特別漫長,新年時來的第一場春雨帶來的誘惑實在太大,大家都好像受不了的一起盛放了,但是成不成到果實卻是未知之數。不過,今年繁花盛開,又遇上香港人未能外遊,郊野人潮如鯽,到處都是拍照打卡的朋友,相信大家對今年的春花必定會留下深刻印象。
很多獨裁地方的民主運動浪潮都會冠以「××之春」來表示經過長時間抑壓的民主自由思潮,一下子如雨後春筍冒現,好像布拉格之春、北京之春和阿拉伯之春運動等等,但上述的春天都是一下子就被拍散或自行分崩析離,看上來好像是即時失敗收場。不過,自然界的植物也不能保證春天花開了,跟着就必定會果子豐盛啊!要知道春暖雖然花開,但也是獐頭鼠目、竊國蟲蠹之徒出動蠶食鯨吞之時,很多時都未能有即時結果。但正因為未必成事,花就更要年年開,而且越冷越盛放,這才能持續有勁的尋找到最好的結果時節,恒心與耐性就是植物的最大本領。
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