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區一遍哀嚎,部份源於虛擬銀行近日一輪減息潮,1%活期息適用上限大減,部份甚至削至0.65%,依然高於傳統銀行息率。
虛銀開業之前,大概是去年2月份的時候,本港銀行體系結餘僅得540億元左右,至今大幅膨脹至超過4,500億元。近日股市劇震,加上本港被剔出美國傳統基金會「自由經濟體」排名,或會觸發資金流出,若銀行體系結餘高位下跌,也不是太驚訝的結果。
另一點可以留意,美國十年期債息抽升,市場預示着聯儲局要收水,加息不再是遙遠的事。
在這些情境下,連虛銀一直被視為營運成本較低、較具備提供較高活期利息,都陸續削減存息,是怎樣的一回事?簡單看資產端和負債端,絕少虛銀在現階段已拓展資產端,在貸款業務或非利息收入業務不夠壯大的情況下,難以支撐不斷付息的負債端。
最先由Mox拉起減息戰的序幕,幾個月內,先將1厘高息活期存款上限降至60萬元,近日再出手削減息率至0.65%,同時將合資格的特惠存款金額降至50萬元。其他虛銀亦有減息動作,不贅了。
換個角度諗,𠵱家減息,再加快推出貸款、信用卡業務搵真銀,第日咪有條件跟大隊一齊加息,觀感上、行動上均可睇齊傳統大行。
虛銀近期減活期息率,並將戰線轉移去消費回贈,似乎虛銀都想知道大家的消費習慣、消費數據,比起吸納一筆活期資金來得更meaningful。
難得有這樣一個平台,比起減息和回贈這些不值一提的小事,筆者總是想抒發一下情感,因為有人負重前行,才有這樣的歲月靜好。這陣子刻意避開新聞,周六去高院企企,再次感受到那種力量,願大家不要習慣不要忘記不要迴避,以及在恐懼下平安。
杜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