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大抓捕,上演疲勞審訊,震懾泛民及香港人,在選舉制度上又準備再僭建一層資格審查制度,由選委會負責;另推出懷舊菜式:「間接選舉」,同樣由選委會負責選出立法會議席。至於選委會組成,剔走有民意基礎的區議員,換上共產黨外圍組織成員。香港進入了由中共直接管治的模式。主要矛盾泛民已除,解散、退黨、流亡、坐牢,任揀一樣!餘下的公民社會勢力慢慢處理。但同一時間黨媒矛頭已經直指AO黨,內地智囊田飛龍就指愛國者不要搞橡皮圖章,不要忠誠的廢柴。看來AO黨之後,就係建制派內的「忠誠廢物」。
按毛主席重要著作《矛盾論》,我們為了解決問題,在眾多矛盾中,要抓住主要矛盾,而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而鬥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愛國人士恐怕未讀通,或者今天的建制派從來沒有讀過。甚麼是香港主要矛盾?國安法立法前是反對派與中共,香港Reset之後,中共在制度上大幅壓縮反對派的政治空間,其餘近年抬頭的本土年輕勢力,則以法律對付。以共產黨的思維,任何問題都應該以「發展」的角度去看,即主要矛盾鬥爭勝利後,問題不會就此完結,愛國者大勝,獲得中共分配的政治資源,大家可以安心做行政、立法會議員,局長、副局、政助,人人住上西半山。因為矛盾是會轉化的,昔日的次要矛盾會晉升成主要矛盾,這才有矛盾同一性是相對,鬥爭性是絕對這說法。當香港主要矛盾隨着國安法、人大Reset選舉制度後,造成香港問題的三個次要矛盾,這時會隨條件變化,將成為鬥爭對象。他們分別是AO黨、建制黨派及商界三股政治勢力。
政務官AO黨問題自1997後已經盯着,但因為他們700人負責政府操作,不能輕舉妄動,所以才有批陳方安生、搞高官問責制、擴大問責制等削弱AO黨動作。AO黨的專權,又與建制派雖然政治資源充足,但係人才匱乏有關,當年曾慶紅要求建制派「外強形象、內樹質素」,十多年下來,多了一班學歷成笑柄,毫無政治論述能力的「忠誠廢物」。同樣商界只係走過場食政治免費午餐,基本上連專業政客的水平也欠奉,中聯辦吹雞,就做舉手機器橡皮圖章。如何在壓縮反對派政治空間之後,提升愛國者的治理水平?即使泛民土崩瓦解,也不代表李慧琼、郭偉強等人,會忽然進步起來。食政治綜援的人,除了鬥泛民時口出惡言,發揮戰狼本色外,要他們有論述能力,有核心施政綱領,真正去走入群眾,未免太高要求。即使鬥倒這三大勢力,或由新香港人海歸人才取代,也不可能達到又紅又專,又忠誠又有能力的要求。
香港問題,看似複雜、盤根錯節,實際核心問題是政治權責不清、賞罰不明,泛民不是低治理水平的始作俑者,因為他們沒有分享權力的機會,真正掌權的三大勢力,沒有問責可言,權力碎片化,人人手握一些,也沒有共同政治信念,只係一班按中共指示行事的烏合之眾。他們政治上欠能量,從政只是為個人利益,所以也談不上政治忠誠,典型香港打工仔擦鞋仔心態,老細開會就扮做嘢,平時飲飲食食行行企企。
今次Reset選舉制度,只能增加中共安全系數,但對提升治理水平,正適得其反。唔信?看看肅清反對派後的第一份《財政預算案》便知!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