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拒國安案被告保釋 淪檢控工具「司法界被迫接受中共觀念」

美學者:拒國安案被告保釋 淪檢控工具
「司法界被迫接受中共觀念」

【本報訊】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香港未來」專題系列,首篇文章指北京自前年香港反送中示威後,不斷衝擊司法系統,去年通過的港版國安法更直接動搖普通法制度,形容香港司法界正逐漸被迫接受共產黨對統治與司法的觀念,又指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案保釋問題已反映法治新面貌。

《每日電訊報》指北京在前年香港反送中示威後祭出國安法,徹底改變香港的普通法制度,推翻香港與內地間的司法防火牆,衝擊香港獨立司法制度,令香港法院與內地受中共控制法院的分野變得模糊。

「馬拉松式審47人如鬧劇」

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法律中心執行總監郭湯姆(Tom Kellogg)形容,國安法對香港司法獨立的考驗將在未來三至四個月見真章,又指香港司法系統明顯面臨來自港府和北京的巨大壓力,隨着部份案件開審,雙方或有劇烈矛盾,又稱高等法院國安法官彭寶琴上月拒絕黎智英的保釋申請,已初步反映香港法治新面貌,顯示昔日對非暴力案件的保釋原則可用國安理由推翻,情況令人擔憂。

港府上月底以國安法起訴47名參與去年民主派初選的人士,只有15人獲准保釋,但因律政司提出覆核而馬上再被還柙,反映在國安法下申請保釋難度之高,最終僅四人獲律政司放棄覆核。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指,不准保釋做法危險及令人震驚,又形容四日馬拉松式審訊是鬧劇,沒有法官能短時間內公平處理47個不同保釋申請的具體情況,安排混亂的司法審查令昔日備受尊敬的司法制度淪為警方和檢控部門工具。

香港大律師沈士文稱,即使現時未有直接證據顯示司法系統受干預,但國安法確令人權難受保障,憂北京未來可能要求法官和律師宣誓效忠中共,進一步收緊控制司法系統。

國際律師協會人權研究所所長肯尼迪(Helena Kennedy)形容,香港現時局勢是專制政權典型做法,專制政府往往先從法律入手,再干預法官和律師,其後將是記者和傳媒,她尤其關注香港人未來可能被送中一事。

《每日電訊報》提到黎智英、立法會前議員李柱銘及吳靄儀等人被指涉及前年8.18維園集會案,遭警方以未經批准集結起訴,報道形容李柱銘被捕標誌香港法治受侵蝕,反映北京不會停止破壞香港僅餘自治權。

港府起初委任英國御用大律師David Perry出任主控官,引起英國政界反彈。肯尼迪強調,當英國人目睹和平示威者只因守衞民主被捕,英國律師不應成為國家壓迫的一部份,外國律師反而應幫助港人,促同業銘記良心和道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