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經歷了沉重的一星期,對政局束手無策,不斷反問,未來應該如何走?思前想後,根本無路可走,只好看看螻蟻如何偷生。碰巧回憶起近年比較成功的「綠色政治」概念。話說在2019年,歐美有一群年輕人,策劃一場史上第一次全球氣候大罷課,但驅使他們的不只是氣候變遷,而是對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不滿。
這班「綠絲」支持氣候公義背後的邏輯,一方面當然是為地球出一分力,希望世界各地正視氣候問題,實質也是劍指政權,鞭策政府,用氣候行動帶來破局,盡力降低特朗普的聲望。
以氣候之名搞政治,也間接逼使資本市場作出質變,近年大行其道的ESG(環境、社會及管治)概念,不但左右舊勢力如石油公司的投資者,更多了一個理由在股東會上投下反對票,用環保方式展示金權實力。
幾可肯定會有人斷言「綠色政治」毫無市場,過於武斷,但用心想一下,日後香港仍需配合國家劇本,齊齊戰狼上身,那自然要找人飾演一下西瓜,外表是環保綠色,內在則是愛國紅色,在政治、社會、經濟層面胡言亂語,參考華春瑩反問為何在中國不能使用facebook,「綠絲」就可以參考林作般,在鍾培生咄咄逼人下,以怪異行為爭取到鎂光燈,曝露出對方的霸道。
綠色政治威力超越國界,再進一步就可以替自己國家增加籌碼和話語權,不然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也不會死錯人,勞心勞力做氣候界KOL,大家有沒有想過,為甚麼他有資格「代表」人類去做決定搞地球工程,提出「讓陽光變暗」的方法,高空噴灑碳酸鈣(CaCO3)防暖化,使太陽光反射到地球大氣層之外。
現在是人類歷史上,「資本市場」與「環保」最接近的一刻,能屈能伸的香港人,或許可以考慮另闢戰場,在一些相對沒這麼敏感的議題上,放聲亂喊,把香港資本市場變得更綠,搞環保、搞光伏。
十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