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聖嘆狠批巴金、茅盾 - 沈西城

今聖嘆狠批巴金、茅盾 - 沈西城

遙記四十年前,燈下共酒,老哥哥程靖宇(今聖嘆)暢談風月,六朝金粉、八大胡同,如數家珍,聽得如癡如醉,斗膽建議何不來一本現代《板橋雜記》?老哥哥罕有地謙虛:「我哪有余澹心的文才!」客氣客氣,文人習氣,不屑為之。六十年代末,老哥哥鵠一女歌星金晶,雅號「水晶美人」,人婉歌柔,如夢中人語。只賞其藝而無半絲邪念,坦然道「我僅喜她的曲藝,在她面前,我是柳下惠。」足證老哥哥躭色有度。

近日重印大作《新文學家回想錄》,金耀基校長樂題書名,以為係素識,原來只聞其名,賞其文章而已,足見老哥哥的文章早為士林所重。是書能見天最,居功至偉者莫如書話家克亮,剪下當日報端連載,輯之成集。俟有緣與友有合組出版社《文化、生活》,即予付梓,不能說洛陽紙貴,卻也成文林佳話。是書記述老哥哥的授業前輩,或是偶然相遇文人、學者,筆下生輝,人物俱有神采。日前跟其哲嗣鼎一世兄共飯,席間提及此書,鄭明仁兄打趣說「不如再來一版!」碰巧我在經營一家出版社,提議交由弟辦。鼎一快人快語,立時應允。三個月後,書成,淡黃封面、漆黑書名,旁襯花卉,益添書香。

深夜展卷,見有談沈從文章,筆如斧鉞,斧斧見血,文云——「在新文學家這一頭銜之下,拿小說最著名的茅盾巴金沈從文三個作比較,茅不如巴通,巴不如沈通。沈的文章,是經過周作人和胡適之陳衡哲等老前輩誇獎的。曾記得林語堂之《人間世》有一年年終請海內名家推薦當年三部最佳著作,周豈老便第一部推介了《從文自傳》,認為是哪年寫得最好的一本書。胡陳主辦獨立評論,於新文學作家中,只約了一個沈從文,也為了沈的白話文寫得實在好,最緊要的是沒有三等譯文的不通歐美句法。」此即針對茅盾、巴金而言,敢捋龍鬚,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