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產力總局一樓走廊的玻璃門廊上,貼滿了企業家和科學家的名言。其中有一句是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的,他說:「玩是第一生產力」。
記得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我理解的方式是馬化騰說的是他和他公司的員工,尤其是開發遊戲的那些人。對他們來說玩可以刺激大腦,也放鬆心態,大概是加強生產力的途徑吧。最近頻繁接觸NFT藝術和NFT遊戲,忽然想,也許作為金融工具的遊戲才是理解這句話的最佳進入方式。
《加密貓》(CryptoKitties)是加拿大公司Axiom Zen 2017年推出的遊戲,當時正是加密貨幣的牛市。遊戲的玩法類似寵物小精靈加卡牌收集遊戲,亦即養育和繁殖虛擬貓咪,因為系統的算法控制,貓咪的價值不同,初代貓咪遠比後來出現的貓咪昂貴,而入場越晚,就越難得到貓咪(生育率和生殖能力控制)。於是,玩家之間產生拍賣交易,一些貓咪的價格越來越高,本質上稱為金融產品。
高峰時期,昂貴的貓咪可以賣到600以太幣,折合當時39萬美元,有玩家開始把養貓賣貓當作工作對待,兢兢業業,伺機而動。只是加密貨幣的熊市來臨後,加密貓的熱潮也漸漸冷卻,目前貓咪的均價也跌到五美元以下。
也許NFT遊戲和NFT藝術本身與遊戲無關,與藝術也無關,只是借這二者的殼玩自己的遊戲,金融遊戲,逐利遊戲,賭博與投機的遊戲。2021年,風雲又起時,自然會有人感興趣這永恆的遊戲。說到永恆,這也是區塊鏈遊戲裏最為人樂道的信條,一切上鏈的都不會消失,加密貓不會因為開發公司倒閉而消失,藝術品也不會因為某個買家的意願而消失。然而,消失不是世界的常態嗎?
另一個信徒們喜歡提到的話題是去中心化,但現實是商機和利益仍在極少數人手上,這不是新的中心嗎?
逢星期日、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