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寧的詞作,隨口噏都有《七百年後》、《櫻花樹下》、《年少無知》、《原來她不夠愛我》等等等等,不過他產量多曝光少,入行多年出名低調,除了兩年前為了自家手機故事平台而出來宣傳外,他絕少公開露面。
是刻意保持神秘感嗎?「我唔係好鍾意俾人覺得我存在,隱形對我嚟講係最好。」林若寧沒有fb、Ig,更不用說甚麼Clubhouse社交平台,他說:「私隱對我嚟講好重要。我諗俾人哋覺得我存在,係一件好唔舒服嘅事,我做緊嘅工作大部份都係幕後,我只係一個普通人。」
年初在《叱咤》現身後,他出街被人認得,已令他周身唔自在。可以的話,真實的自己,他想和「林若寧」撇開,「始終冇得自欺欺人,你就係佢,但係我都盡量過返自己想過嘅生活。」
林若寧現在的生活很簡單,買吓餸返屋企煮吓飯,一個星期返一日商台,另一天返自家公司開會。訪問這天他就叮囑:「3點半我一定要走,因為我要趕住去湊女!」
撰文:文嘉龍
這二十多年來,每年的1月1日,林若寧總要在香港留守《叱咤》,去年他在商台轉為顧問一職,難得可以離港到日本過元旦,《叱咤》亦取消了實體頒獎禮;今年疫情飛不了,他在,《叱咤》在,他更首次得填詞人大獎,當晚他被傳媒稱為激罕現身。
當事人笑了笑,「你好恨見到嗰個人就話激罕啫,我又冇被需要到咁……」在他眼中,一切仿似淡然,「我幫到乜嘢手盡量去做,除咗你叫我度個騷,我真係唔得,因為我都好悶,度咗二十幾年!如果叫我嚟坐吓,唔通我都拒絕咩!我又喺香港,我覺得都係一個支持,咁啱又輪到我(填詞人大獎),冇理由自己個台頒嘅獎都要頒空獎,我覺得好講唔過去!」
台上領獎時,簡單的四隻字「多謝林夕」情深義重。林若寧說,「我嘅中文、我嘅知識、我嘅價值觀,大部份來自林夕嘅時候,如果我填詞得到獎,我唔多謝佢,我多謝邊個?多謝其他人都係多餘!我覺得講咁多嘢做咩啫,我唔覺得我deserved攞嗰個獎,你仲喺度發表長篇偉論講成分鐘做咩啫!我覺得有機會就去多謝一個一路對我好好嘅人。」
林夕和林若寧,師徒感情密不可分。徒弟說,不只是師徒,而是一種近乎家人的關係,「我諗我同佢嘅關係,簡單啲就覺得係師徒囉!我一出社會做事就跟住佢去學好多嘢,就算我未識佢嘅時候,我都係睇佢嘅歌詞,我中文有90%係佢教我,我睇佢歌詞學。我以前接觸粵劇,我都係睇《傳說》歌詞去接觸,睇返啲歌詞『小玉典珠釵』,哦,原來係《紫釵記》,都係佢隔空地去教育我!我哋係咪師徒關係,我諗係more than,我諗有少少親人嘅關係。」
林若寧一生人有兩個偶像,一個是林夕,一個是韋家輝。他小學第一首睇林夕的歌詞是Raidas《傳說》,簡直驚為天人。由偶像變成親人,這個師傅從來沒有當面教誨甚麼,徒弟卻無形中吸收了功力,「其實佢唔係嗰種面對面,叫你用呢隻字啦、你押呢個韻啦。我諗由我小學開始睇佢歌詞,我已經學緊,歌詞係唔使坐喺度教你睇。我留意到林夕個名係《傳說》,嗰時聽收音機,唔知『小玉典珠釵(鉛華求長埋)』係咩嚟,我覺得好有趣。」
浸大商科會計系畢業的林若寧,那些年在浸會望向商台,一直幻想自己能在商台工作,那個年頭,打商台工,是一件事。結果,他說,如同梁朝偉與周星馳面試的故事般,叫他一起投考商台的朋友,落選了,他卻成功入選,而面試他的那位,竟然是自己偶像林夕。
「其實我唔知林夕喺商台做,我淨係知佢做過音樂工廠同埋亞視,嗰時我唔想做返自己讀嘅嘢(會計),我好鍾意商台,我喺浸會讀書,望住商台,如果我入到去做就好喇,但係唔通叫我開聲做DJ咩,我咪做幕後囉,正正我就有個同學,佢話商台請人去試吓,我interview嘅時候係林夕喎,黐線㗎,原來係佢in我,in咗都當賺咗啦!我記得嗰時好似攞住本《音樂殖民地》喺度傾,然後叫我交份功課,我嗰晚就交咗,之後一個禮拜內就叫我返工!」
林若寧在商台由廣告創作部的初級撰稿員做起,位至創作總監一職,多年來能得到上司林夕信任,更得他鼓勵開啟了填詞之路。在他眼中,私底下的林夕是怎樣的人?「我覺得佢係一個好無私嘅人,我可以直接講,佢提攜咗我咁多年,佢冇問我攞過任何嘢,我一毫子版稅佢冇抽過,甚至有某啲機會係佢唔要而畀我,從來冇要求過我要畀返啲乜嘢佢,頂多係我知道佢嚟我屋企食飯,我整條魚畀佢食……我諗一般人見唔到佢嗰一面,佢以前做我上司嘅時候,佢好少用一啲好批判式角度去ban我哋嘅橋,好少會話唔得,咁渣㗎,出去度過!呢個都係我好想學到嘅嘢,唔係否決咗人,總有啲嘢係吸收到,even係一篤屎都吸收到營養!」
2000年開始填詞的林若寧,二十年間產量近千首詞,最高峯一年近百首詞作。身為創作人,他覺得香港對填詞人的尊重,不及一個化妝師。「好多人會覺得自己識字,行過(路人)都可以話呢首唔好,改過啦,我都經歷過好多時唱片公司攞咗你份歌詞,畀一個行過嘅人,睇住份歌詞,然後就話呢兩句好似唔係好明喎,叫佢改!我覺得,其實一個化妝師,如果你去過演唱會後台,好多人去尊重佢呀!不停有唱片公司或者有好多人話畀你聽,我靠你呢份歌詞㗎喇,但係你咁尊重份歌詞,你冇同樣地擺返個尊重落填詞人身上,我覺得就係問題。」
江山代有詞人出,詞壇後繼有人還是冇人?林若寧的睇法是:「青黃不接係咩先?係先前有一批人,開始唔得,後面亦都冇一批好嘅人接上去,但係我唔覺得林夕同Wyman唔得呀,佢哋依然填得好好依然好活躍,做乜要咁快搵佢哋接班人啫!呢個係一個商業社會,你好過佢哋,冇理由唔搵你,點解人哋都係要搵佢哋呢,佢哋唔係一個霸權喎,可能就係後面嘅人未夠好,我都會覺得自己未夠好囉!」
林若寧除了填詞,他在2018年創立了手機故事平台「tbc…」,去年革新推出月費制模式,他曾說希望平台能成為「故事界Netflix」,「𠵱家真係難做,我覺得𠵱家社會氣氛會有某啲困難,可能有啲無形嘅嘢要考慮,我哋亦未上軌道到可以好獨立地運作,比起我三年前做嘅時候更加困難!未至於要我過一啲好辛苦嘅生活,我都仲可以幾輕鬆地生活到。世界變得好快,香港兩三年前嘅娛樂、電影、電視,同𠵱家已經唔同咗啦!」
世界變得太快,香港都變了,創作自由亦面對被收窄,林若寧說:「我諗呢個都唔使我答啦,唔會唔係,𠵱家係唔畀講,有啲嘢係唔講得,好清楚!我覺得寒蟬效應會喺度,大家都會攞咗把尺,就算我唔怕死,都冇理由連累其他人,我冇需要將我一己嘅諗法壓落其他人,我唔覺得要通過歌詞去講,或者通過我嘅創作去講,如果係咁樣,我不如寫篇文章,可能仲可以論述清楚地去表達。我唔係要袋定一啲乜嘢對社會嘅睇法,但係你問我,我唔會避,除非去到一啲位唔係咁安全喎,我又好樂意去令佢安全啲,當然我唔想坐監啦,但係我都唔會係有啲嘢我想講而唔去講囉!」
林若寧2010年與商台DJ張詠妍結婚,婚後育有兩女,大女兒已經10歲。「其實講真,我鍾意做嘅嘢,大部份都做到,就算你話畀我聽,𠵱家我所有嘢都唔做得,都唔係好大所謂,但係我下一代,我唔知佢想做乜㗎嘛,佢亦都唔知條底線喺邊,呢一個我會戥佢哋驚囉!會唔會離開香港?話唔諗就呃你!我個人唔覺得香港係絕望,只係一種乜嘢形態囉,好多嘢我哋覺得好絕望,見到樂壇好似好絕望,其實睇吓乜形態裏面出現。我哋可以繼續生存,香港人唔會唔喺度,究竟想卑躬屈膝咁樣生活,定係要堅持,如果堅持嘅人夠多咪堅持囉,如果堅持嘅人都係堅持一陣,相對地係承認妥協。」
香港生死兩睇,樂壇又死未?「除非我哋全部香港人死晒,我哋忘記晒我哋固有嘅文化,佢咪會死囉!係咪要有一個好紅,可以紅二十年嘅歌手,先叫做一個樂壇呢?你睇韓國啲歌手可能唔會咁耐㗎,少女時代走咗咪BLACK PINK囉,少女時代𠵱家去咗邊,你唔係好記得!如果我係一個聽眾,我唔會去考慮香港樂壇係咪已死,嗰隻廣東歌好聽,我咪聽囉,我唔會理個香港樂壇係咪死,或者係咪好輝煌,唔係因為佢輝煌而我鍾意佢,係因為隻歌好聽而我鍾意佢!」
好歌有好報,好詞都有好報。林若寧最愛始終是填詞?他笑說:「其實我唔做嘢可能係最愛,我個人好懶……我覺得填詞係最適合我嘅性格,我好慶幸最尾能夠作為一個填詞人,因為佢相對地唔需要群體工作,雖然都會牽涉到歌手、唱片監製,我覺得已經相對地接觸得少,以我一個咁毒撚嘅人嚟講,接觸咁少人係好舒服;我唔需要好拋頭露面都可以做到,經濟上可以維持到,又可以表達到我自己鍾意做創作,或者對世界某一啲睇法,你諗吓香港有幾多人可以填歌詞去維持生計呢?」
林若寧本名龐健章,大家都習慣叫他英文名Riley。未至於徒弟都要跟師傅姓,林夕其實本名叫梁偉文。徒弟取名林若寧,真是隨手拈來,若寧兩個字,是翻開枱頭雜誌隨意湊埋的兩個字。
「無謂用返自己個姓(龐),太多筆劃!其實幾隨意,冇話我哋要去建立一個系列或者宗派大家要姓林!」
林若寧第一首公開作品是陳曉東的《另一半》,當時林夕為他取了「小林」一名,原來有段古,「我第一份歌詞填到烏呢媽叉,之後佢幫我執,執完之後一部份係佢填,有一部份係我填,覺得出佢個名又唔啱,出我個名又唔啱,不如出一個第三者嘅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