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盲點,怎會開眼 - 畢明

沒有盲點,怎會開眼 - 畢明

這個世界還有Pixar。

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容我事先張揚,非《靈魂奇遇記》莫屬了,好睇到咁!

如此宏闊的人生課題,把「當下」和「追夢」,用深入淺出的禪趣,充滿智慧和喜劇感帶出,畫功意象集藝術與創造性於一身,是Pixar 又一離譜精彩之作。

深入深出容易,niche、高深、不避曲高和寡就是了;淺入淺出也容易,膚淺直白便可以。就像雅有雅賞,俗有俗玩,貨銀兩訖,相安無事,零違和。

雅俗共賞便難了,等同你必須非常用功,才可顯得不費吹灰一樣。Pixar一次又一次舉重若輕,創作出大人細路都歡天喜地各取所需的作品,才是厲害。《Up》關於「生死契闊,執子之手」,在拿不準的生死大事前,至死不渝的80歲後,還是如胡適說「人生應該有夢」。《WALL·E》是百年孤寂與燈火闌珊處,順手擁抱環保。《Inside Out》走入腦內,異想天開「解剖情緒」,把抽象的感受變成具體的邏輯,心理平衡之育成煞無介事地慈航普渡了。全部情趣並茂,天真睿哲。

《Soul》一文多義,是靈魂、是Soul jazz、是不倦去追的夢,是人生的真諦。然而靈魂、夢和真諦,又有幾多種,單是「追」本身,又有幾多方法?「真」的定義,又包含多少層次?

表面上,是關於平凡的中學音樂老師,不得志的爵士樂鋼琴師Joe,鬱鬱了半生,在臨門快要追到夢,能參與渴求已久的“gig”,在夢寐以求的Jazz Club與著名Jazz傳奇女王演出之前,剛剛好意外死了。化成靈魂的他不甘心,誓要折返人間追回未圓的夢。

那不過是引子。在天堂與人間之夾心,在投胎之前有「靈魂準備班」的地方叫 “the Great Beyond”,Joe認識了「22」,才是故事的真正開始。

一個死都要投胎做人,清楚有夢拚命去追,一個死不肯下凡做人,覺得人生絕無意義,找不到人生的“spark”,一對銀幕上前所未有的odd couple要互相救贖了。

誤打誤撞兩個lost souls掉入人間之後,第一道主菜,是「當下」。有了肉體,便有了感官,千年來未嘗過食物之香與味,pizza的滋味、珍寶珠的甜美、街上地鐵風口吹拂身體的感覺、被阿姨親吻的親愛、看藍天白雲,吹來落葉一片,22樂了。「活着」,張開感官,感受情緒,人間情味嘗過,有種奇妙的開竅,22以為自己找到人生的spark。

卻被Joe一棍打死。他否定22的一切,認為dream impossible dreams、reach unreachable stars,大事業大理想才叫「火花」,然而 “A spark isn’t a soul’s purpose”。火花有好多種。誰要追世界標準的夢,摘社會認同的星。

22的spark,是享受當下:「行住坐臥是禪」,如果參禪打坐是禪、穿衣是禪、吃飯也是禪,能夠把心安住在禪的生活裏,生活中有了禪,生活的感知便不一樣。「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爵士樂不正正關於即興,「即」,是當下,一刻盡情,隨心而發,再沒其他。

理髮店一幕,大隻佬理髮師若無其事說人生的夢想,他本想當獸醫,但有了妻女,女兒得病,放棄了昂貴的夢想,成為了出色的飛髮佬。旁人以為他痛苦不甘,他自問非常快樂。有捨,有得,放下了spark的他,非常自在,家人安好,心中放晴,何犧牲委屈之有。

夢,和求,有很多種,不一定要動地驚天揚名立萬,不必出死牛二虎之力。

但Joe未參透,仍要追一生的夢。追到了又如何?沒有驚濤裂岸,沒有捲起千堆雪。才有他和jazz女王的「雙魚對話」。小魚問道於老魚:「大海在哪兒?」老魚說:「身處其中」,小魚說「這是水,我找海」。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又是禪趣。

破執,就是無限。他才明白了22。他才明白一生追求自己所愛,不就夠了,如果22所愛是當下的小美好,不就夠了。

取名22,靈感大概源自 “Catch 22”,暗指永世解不開的矛盾。有雞先,定有蛋先?人生無意義不要做人,但未做過人又怎知人生沒意義?

《Soul》的人間,是繁華紛雜的紐約街頭,喧鬧多姿,天堂則簡約素淨得來又像外星,也採用畢加索立體主義畫風造「神」,視覺畫功都是盛宴。

我更記得,忘我境界和迷失自己一線之差,前者是化,後者是溺。

離開影院,懷中唯此二句:「從極迷處識迷則到處醒,將難放懷一放則萬境寬。」

https://mewe.com/p/budming

IG:budmingbud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