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隨嫁妹(陪嫁丫鬟),生而為人只是「隨」、「陪」,是小姐的附屬品,小姐嫁到男家成為女主人,她仍是奴婢侍從,大部份被男主人收為小妾──但有些不甘如此,只千方百計飛上枝頭:「扶正」,這要等待女主人消失了。
有句粵俗謂:「妹仔大過主人婆」,出身高貴稟性賢淑的母親就受氣生病了。
少年回憶:「我哥哥比我大10歲,天性頑劣無心向學,他是長子,篤定的二世祖。我出生後,父親生意旺盛還賺了大錢,說是腳頭好,目為金叵羅。」
「金叵羅」是古語,出自北齊,指金製酒器,也形容人或物件矜貴、受寵。
所以少年自出生起,也是其他居心叵測者的眼中釘。常在背後說他母子壞話、造謠、誣衊……加上好景不常,當父親生意走上倒楣運,不比從前,雖曰「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就開始遷怒於病人稚子,不大搭理。
「母親患了頭痛病,痛起來天昏地暗如撕裂粉碎……我年紀小,只懂用小手幫她搓揉……」
「孩子那麼可愛,我作媽的捨不得你長大──但,又希望你快高長大,懂得自保自立,不要受罪……」母親蒼白着臉,矛盾地抱緊他。
後來,母親去世了。
母親病死那年,少年才3歲,已是他咬牙孤獨成長的開始。
想起母親雖逢不幸,但潛心向佛寄託情懷,誦經、舒心、平靜、不怨。點滴慈善功德,如餵養流浪貓狗,救災捐款,施衣施食,盡量行善積德回向,今生苦不苦已難回頭,不求人天福報,只求自身和兒身平安,下輩子也無憂無慮。
「──但這一切,似乎對命運無助。」少年道:「有時我也懷疑世間是否有善惡報應?心存善念,只是為了亡母來生。」
當然,後母、晚娘、後底乸,又怎會讓他有碗飽飯(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