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市民長時間在家工作上課,家居噪音問題越見嚴重。上月底,藝人馬浚偉公開遭鄰居噪音滋擾經歷,並開設facebook苦主專頁,大批網民隨即大吐苦水,有人更因噪音致幻聽、耳鳴。有苦主受訪稱,妻子被迫暫搬到酒店居住,他亦開始精神緊張,出現抑鬱病徵,須由醫生處方鎮定劑及血清素,「(聽到聲)我即刻個心好唔舒服、揦住揦住。」惟每年因家居噪音觸犯《噪音管制條例》入罪個案寥寥可數,苦主慨嘆求助無門,只能考慮搬走,甚至各出奇謀反擊。
記者:林 熊 馮智敏 周子惇
馬浚偉上月初開設fb專頁「香港住所噪音滋擾受害者大聯盟」,現獲約9,000人追蹤,過千人留言;另一fb群組「樓上噪音苦主大聯盟(香港)」,亦有逾1,500名成員,每日約5至7人分享苦況,群組管理員Marry Lam指樓上單位半夜常傳出噪音,「一早830就由牆身,地下,床腳,枕頭傳來低沉嘅嘭嘭揼嘢聲,足足一個鐘,地都震埋,心都離埋。」
有苦主稱上層小朋友停課,在家打籃球消磨時間,在家工作的他每日朝十晚十被迫聽籃球聲,出現幻聽;有人被樓上練鼓聲嘈足三年,開始耳鳴;有人因樓上大聲播歌,晚上運動,全日受滋擾,向對方反映後卻變本加厲。
「日頭好多嘈雜聲,似有人跑步,好用力推枱凳。」梁生一家三口1月底搬進青衣私人屋苑,入住當天上層便傳出雜音,未幾聲音午夜出現,令他與妻子徹夜難眠。每晚約11時便有噪音,似有人來回踱步,亦有重物擲地聲。上層住戶曾解釋兒子在家上課,長時間留家才跳躍打發時間,會減少噪音,惟情況未見改善。
最嚴重一次是晚上11時許,「聽到好多人喺度跳,好響好應」,梁和太太均從睡夢中驚醒,聲浪持續20分鐘。「佢聽完夜晚啲聲,瞓唔到,喊出嚟呀。」妻子被噪音影響情緒,已搬到酒店暫住,只剩他及中一女兒同住,「我哋要咁樣分開,小朋友要一段時間唔可以成日見媽媽。」
太太有家歸不得,梁則每晚保持警覺,錄低噪音,令精神緊張,「我都要睇醫生,醫生開啲鎮定劑甚至血清素畀我。」他向管理處反映仍不果,故即使與業主簽下一年死約,也要考慮搬遷,但每月交租16,000元。記者下午訪問時,聽到樓上不時傳出跑步聲,約10分鐘一次,有時連續有疑似小朋友跳動聲;另一次「正月十五」晚上,屋苑寧靜,三個多小時內不時聽到腳步聲,聲音不算大但令人煩擾。
將軍澳厚德邨居民林小姐則自去年9月,每晚11時聽到上層跳躍聲,聲浪及持續時間越來越長,甚至凌晨四時才停止,連一歲半女兒亦被驚醒。她向管理處投訴後,對方收斂一周即故態復萌,再向屋邨主任投訴,交兩名保安跟進,惟他們表現怕事,未能協助。
林曾與樓上大叔對質,反被兇:「你唔畀係我樓上跳呀?嫌嘈你就搬去獨立屋、別墅住啦,未見過惡人?」現時噪音一周兩次,令她有點焦慮及躁底,躺下時都會頭痛,有時晚上寧靜她亦感恐懼,不敢入睡,「瞓覺我好驚望天花板,死啦,突然之間咁靜,想玩乜嘢。」
「你立幾多條例都冇用,冇人執法,都係廢。」林曾去信房屋署投訴但沒回覆,並質疑屋邨管理扣分制成效。兩名苦主都請記者隱藏其身份,免樓上獲悉報道後變本加厲。馬浚偉亦曾報警但無用,計劃民事訴訟,他稱暫不回應。
警方指2016年至2020年,收到56,135至65,490宗噪音投訴,但沒備存執法數字。根據環保署資料,2018年就《噪音管制條例》中的鄰里噪音,共發出1,060次警告,僅26宗檢控;前年有759次警告,僅45宗檢控;未有去年數字。
房屋署指無備存噪音投訴數字,但若租戶晚上11時至翌晨7時發出噪音,會發書面警告,若未能在時限內糾正或重犯,將被扣5分。2018及2019年因造成噪音滋擾被扣分公屋租戶個案,分別6及12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