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音書●金叵羅攞金球獎 - 余家強

人事音書●金叵羅攞金球獎 - 余家強

卅八歲華裔女導演趙婷憑《浪跡天地》(Nomadland)獲今屆金球獎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創歷史先河。故事講女主角遇上金融海嘯大衰退,出走流浪展開第二人生。可惜,趙婷被嘲富二代拍窮人片──據指她尊翁趙玉吉是中共黨員、曾任北京鋼鐵公司總經理及副董事長,生母曾是解放軍劇團成員,繼母是內地著名演員宋丹丹。

金叵羅攞金球獎,相映成趣。

趙婷受訪回應:「我的父親不是億萬富翁,從來也不是。如果這是真的,我希望他們能支付我的學貸與房產抵押。」家底如何,的確不應影響藝術評價,謙虛更好事,但說到學費也供不起,未免太誇張吧。大陸人就有這種討厭,充窮充富,永遠吹得過火,拖累獎項失色了。

孟子說「知人論世」,法國電影思潮強調「作者論」(Auteur Theory)。討論作品,連帶作家人生去討論。晉朝謝靈運(385-433)和陶淵明(365-427)都寫詩描繪自然風光,前者譽為山水詩人,後者譽為田園詩人。事關謝靈運屬世家望族,游山玩水完畢,便回去城市豪宅錦衣玉食;陶淵明卻實實在在生活於鄉郊,生計靠耕種田園。當世評價以謝靈運較高,後世則陶淵明佔優,愛其貼地之故。

陶淵明窮嗎?名篇〈歸去來辭〉起筆即:「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於是出仕做公務員,不久卻「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職,高尚清貧,令讀者動容。不過他說漏嘴,回家畫面:「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陶府竟乃隔遠望得見的「衡宇」,估計偌大。有僮有僕,窮到哪裏?即使僅不支薪的忠心義工,還有「倚南窗以寄傲」,現代人幾難住得起向南大窗。一句到尾,我係陶淵明,都歸園田居啦。那為何陶淵明要認窮呢?便是關鍵。因為陶淵明深明,世間同情弱者,尤其當你要寫返璞歸真,本身不夠窮,欠說服力呀。

所以金叵羅趙婷也裝窮。

千金子弟筆下/鏡頭下的田野生活唯美。正如歐洲中世紀流行牧歌文學(Idyll),理想化得超現實,牧童會彈奏小豎琴吟風弄月,殊不知中世紀又名Dark Age,真正的農民百份百文盲,遭苛捐雜稅壓迫喘不過氣,怎留下詩歌?

《浪跡天地》,且拭目以待。

我倒認為,作品與作者本身沒必然關係,陶淵明非真窮,並不影響〈歸去來辭〉成就,何必咁天真?偏偏,評審委員似乎沉醉於趙婷苦學生背景。你會問,鬼佬這麼好騙嗎?就係!他們所認識的中國,一味來自識英文、放洋者而已,誰說得響便信誰。你看世衞所謂視察武漢即知。

寄語年輕人,爭取國際支持,還請學好英文、出國。

[email protected]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