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主軸竟是愛國者治港?(潘小濤)

兩會主軸竟是愛國者治港?(潘小濤)

官媒宣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審議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議案,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開幕儀式所作的政協工作報告,也指出要堅定支持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及加強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等,而以往強調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全部消失,意味着今年兩會主軸就是愛國者治港。真有點出人意表!

一方面,國內議題、國際關係乏善可陳,又或老生常談。中美關係在拜登上台後並沒顯著改善,美國的經貿及外交封殺圍堵、高科技產品限制,以及對華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等,還是沒任何改變,也就不可能以此作為兩會的主要議題供全國人大及政協委員討論。與印度、日本、哈薩克等鄰國的關係不僅敏感,甚至出現倒退,而跟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即使送出大量疫苗,區內國家的人民對華戒心日增,印象也變差。

國內議題呢?防疫及經濟成長應算是兩大成就,但相對往年,特別是與江胡時代比較,這些數據屬墊底級別,怎可能作為習永續前一年多的政績來大書特書呢?至於習近平親自謀劃的雄安新區、各大自貿區、足球發展及東三省發展等國家級發展宏圖及戰略,多年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也給予了足夠優惠政策和自主權,但沒一項可以拿到枱面上,讓代表及委員高唱讚歌!

習要在香港問題做出政績

另一值得自傲的應是習近平宣佈的全面脫貧。習上月25日在舉行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宣佈,中國近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創造「人間奇蹟」,「擺脫貧困成了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夢想,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如此偉大成就,實應成為今年兩會主題,從而為今年建黨一百周年的慶祝活動暖身,成為習的治國功績。

汪洋的報告雖然也談及這些成就,稱在抗疫鬥爭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成就,可入史冊的新輝煌。可是,任誰都知道,這些脫貧數字和成就經不起推敲,只要仔細討論、用放大鏡審視一番,自會出現各種穿崩位,每一句讚美、奉承就儼如嘲諷。這樣的「成就」、「奇蹟」,還是不讓別人說三道四,由自己說了算比較好!

相對而言,討論香港問題安全得多,而且也是習近平的重要政績。近年,習近平傾注了大量精力在台灣及香港問題上,但在兩岸關係上他既不能向蔡英文作任何示弱或讓步,也不能增加文攻武嚇強度,否則台灣島內反彈更大,美國及國際社會的介入會更深。相反,香港形同煮熟的鴨子,完全掌握在他手,習要做出他們想要的政績並沒難度。如今醞釀的「愛國者治港」新政治制度,應該就是習樂見的安排,屆時香港選舉制度將有翻天覆地修改,過往的公平公正選舉被徹底摒棄,取而代之的是有中國特色篩選制度,例如引入選委會審查參選人資格、區議員將被剔除於特首選舉委員會等,形同在香港建立一國一制的新政治制度,如今亟需營造足夠的政治能力,對抗香港及國際社會可能出現的猛烈批評和強烈反彈,兩會就成了凝聚港澳親中力量打壓反對力量的重要舞台。

無論夏寶龍突然南下深圳,與少數建制派閉門交流,還是突然提前一個月要求47名參加初選而被指顛覆國家政權的民主派參選人到警署報到,之後控告他們及舉行香港史上最大規模政治審判,都是為這場九七後香港最大的制度革命作準備的。控方沒準備好就匆匆提告,皆因要配合北京的政制變革時間表。看來,民建聯今年1月底提出變革香港口號,太有先見之明了!

而且,香港的愛國者治港新制度也是反美帝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部份。香港政制轉變的阻力,除了來自香港人,還有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的關注。只要西方及美國反對,一場全國的團結抗美戲碼又可上演,民族主義情緒又可在建黨100周年之際被推上高峯,而習近平頂住歐美壓力,敢於與美帝展開鬥爭,在香港完成愛國者治港的政制轉變,不就是一大功績、替他再添永續資本嗎?

因此,香港的變革許勝不許敗,事關習近平個人權威!只不過,香港再度成為中美交鋒的前沿戰場,爭鬥規模難以估計,被「戰火」波及的香港必會受到極大破壞,塵埃落定之後都已面目全非!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