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龍尾和汀角一帶海域生態豐富,最著名的生物就是管海馬。土木工程拓展署回覆本報稱,在施工前搬遷兩尾管海馬至汀角東,其後一年進行21次潛水監測,惟未發現該兩尾管海馬,考慮汀角東是一個開放的自然環境,已搬遷的管海馬可能已離開,而魚類專家曾多次發現其他健康的管海馬。
李少文質疑「搬遷」海洋生物作用,因為土拓署無法追蹤管海馬去向,「其實冇(管海馬)就大件事,完全睇唔到係咪補償到龍尾」。
汀角一帶生態豐富,港大研究團隊2017年發現新品種汀角攀樹蟹 (Haberma tingkok)後,2018年浸大研究團隊亦在當地發現新品種香港岩蟲 (Marphysa hongkongensa)。研究員王智表示,香港岩蟲分佈在沉積物中,牠們有發達的大顎,可以捕食其他較小的底棲生物維生。研究人員未發現香港岩蟲含有毒素,而過往岩蟲屬生物未見有傷人的報道。
王智指出,香港岩蟲除了在汀角外,在泥涌、西徑、海星灣等地都有發現,隨着調查範圍擴大和深入分類研究,這一物種實際分佈可能會超出已知範疇。研究人員亦在吐露港一帶獲得海結蟲 (Leocrates chinensis)樣本,提供更多重要的形態學特徵、細節,例如用光學顯微鏡拍攝的剛毛結構等,對區分不同物種十分重要。他認為吐露港的潮間帶既有沙灘,亦有泥灘,為很多物種提供棲息生境,才能維持較高的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