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置去年蝕79億 吳天海:難言最壞已過

九置去年蝕79億 
吳天海:難言最壞已過

【本報訊】九倉置業(1997)2020年度基礎淨盈利按年跌24%至74.77億元;若計及投資物業重估虧損則蝕78.54億元。海港城總收入及營業盈利挫25%及29%,時代廣場則跌18%及24%。九置主席吳天海不諱言,難斷言最壞情況已過,形容今年市況天陰有雨。

九置在業績通告中表示,疫情對集團業務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訪港旅客急跌至只有零星數字,本地多項嚴格社交距離措施則令本地消費大減。

■時代廣場營業盈利急跌24%。

WFH影響寫字樓租務

另外,寫字樓市況受壓於全球經濟下行,且本地在家工作(WFH)安排令經濟活動放緩,以及市場出現新供應等,令相關業務的空置率上升及租金回軟。九置2020年度收入按年跌3.29%至155.15億元,由盈轉虧78.54億元,宣佈派末期息每股0.69元,連同去年9月派發的0.78元中期息,合共1.47元。九置昨日跌2.4元至44.3元,按此估算,股息率僅3.32厘。

包括商場、寫字樓和服務式住宅的「投資物業」業務,順理成章為九置數據最差的分部業務,期內收入118.28億元,錄97.33億元營業盈利,但因出現139.65億元的公允價值減少,錄得51.33億元的除稅前虧損。涉及發展和銷售內地物業等活動的「發展物業」業務,錄得3.74億元除稅前盈利,是所有分部業務中最佳,主因海港企業擁有的蘇州國際金融中心第一期落成,即使疫情影響發展物業的預售活動和地盤施工,這分部收入仍升至26.21億元。

吳天海表示,疫情打擊零售市道,集團去年業績表現乏善足陳,難以斷言最壞情況是否已過,即使本地消費已復蘇,旗下商場去年第四季銷售已重拾升軌,惟欠缺遊客仍是一大難題。九置去年為租戶作出租金寬減,吳解釋,主要因當時租戶支付較高租金水平,現時隨着租約屆滿,新租約作出調整,商戶負擔已減輕不少,會考慮是否支援舊約租戶,惟認為寬減租金為「零和遊戲」,要待市道好轉才能達至雙贏局面。

奢侈品零售商減港投資

吳補充,大部份奢侈品零售商已改變對香港看法,「佢哋覺得香港冇咁重要,選擇減少香港投資,喺(品牌往)內地市場發展嘅大趨勢冇辦法阻擋」。

林嘉麒認為,收租股業績倒退屬預期之內,而九置基礎淨盈利跌幅為24%,已較預期佳,公司最大的挑戰是寫字樓租務,因為香港經濟狀況低迷,租務生態亦因部份企業採用WFH而出現轉變,更重要是在需求下跌之際,供應上升,企業正轉移至太古城、九龍灣等租金較便宜的商業中心區,認為待九置下挫,股息率達5厘時較有吸引力。